梁園築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五十九章 盜版小說,1979我的文藝時代,梁園築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武俠熱的火爆和《最武俠》也不無關係。

因為姜玉樓和金庸的良好關係,《最武俠》拿到了金老爺子十四部長篇武俠小說在大陸的版權。

這些小說讓《最武俠》賺了個盆滿缽滿,尤其是一部《射鵰英雄傳》,在這個年代,是影響力最大的武俠小說。

你可以不知道某部茅獎作品的主角是誰,但你要是不知道郭靖和黃蓉是誰,會遭到小夥伴嘲笑的。

姜玉樓早就料到了《射鵰》會火,因此等到《最武俠》結束《射鵰》的連載後,馬上出版了《射鵰》上下兩部的單行本。

靠著《最武俠》的渠道,《射鵰》很快出現在了全國新華書店的書架上。上下兩冊,一共40塊錢,這個價格即使在幾十年後,也說不上便宜,更別說工人工資普遍四十多塊錢的八十年代。

即使《射鵰》的定價非常高,可依然不能打擊武俠小說愛好者們的熱情。他們或者心裡滴著血,拿出私房錢,咬牙購買,或者和朋友商量好,集資購買一套。

總之,《射鵰》上市後第一個月,就賣了一萬多套,這個數字連姜玉樓都感到驚訝。

其實武俠小說在有了第一波熱度後,很快吸引來了一批違法出版商。

由於當時大陸尚未加入版權公約,各家出版社爭相出版金庸著作,據媒體報道,僅《射鵰英雄傳》就出了七個版本,再加上金庸劇在電視臺的熱播,金庸、梁羽生、臥龍生、古龍成為出版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搖錢樹,風頭一時無二,各種盜版乃至冒名,更加不計其數。

面對突如其來的武俠小說熱,有人厲詞聲討斥之為“是一種反常倒退,使人感到迷惑的現象”,有人如臨大敵,提出應採取嚴正措施並有所防範;有人認為新武俠小說熱,嚴重地衝擊了純文學,向純文學提出嚴重的挑戰,新武俠小說審美趣味低下。

要說武俠小說真的影響到純文學,卻也未必,至於指責新武俠小說審美趣味低下的言論,更是惹人發笑。

實際上,八十年代就是國內文學的黃金時代,無論是什麼題材的作品,都有著不小的受眾。只要不是胡言亂語,作品就有雜誌社收。

如果寫得足夠好,更是能出單行本,然後享受小說改編帶來的紅利。

武俠小說的大熱,其實為國內的作家帶來了更多的選擇。有的人寫純文學也許不行,但寫武俠小說這樣的通俗小說,卻是信手拈來。

真正造成問題的,其實是市場上的盜版和冒名小說。

這類小說錯漏連篇,或者掛羊頭賣狗肉,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這才是最應該受到打擊的。

姜玉樓本人對此也是深惡痛絕,盜版商不僅盜版金庸的武俠小說,他的作品賣得也非常好,自然不會放過。

他知道自己的小說被盜版也是個巧合。

他記得因為《射鵰》賣的價高,當時就連他的學長,現燕大老師的錢理群都特地找上了他,向他大倒苦水。

姜玉樓還記得那次會面。

聊了一陣後,他才明白事情緣由。

說起來錢老師對金庸的

"閱讀

"是相當被動的,可以說是學生影響的結果,那時他正在給燕大中文系的學生講《中國現代文學史》。

有一天一個和錢老師經常來往的學生跑來問他:“老師,有一個作家叫金庸,你知道嗎?”

錢老師確實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於是很自然地搖頭。

當時,這位學生半開玩笑、半挑戰性地對他說:“你不讀金庸的作品,你就不能說完全瞭解了現代文學。”並且告訴他,幾乎全班同學(特別是男同學)都迷上了金庸,輪流到海淀一個書攤用高價租金庸小說看,而且公認,金庸的作品比我在課堂上介紹的許多現代作品要有意思得多。

這是第一次有人而且是錢老師的學生向他提出金庸這樣一個像他這樣的專業研究者都不知道的作家的文學史地位問題。

錢老師確實大吃了一驚,卻又不免有些懷疑:這或許只是年輕人的青春閱讀興趣,是誇大其詞的。

但後來有一個時刻他陷入了極度的精神苦悶之中,幾乎什麼事都不能做、也不想做,一般的書也讀不進去;這時候,他想起了學生的熱情推薦,並且借到了《最武俠》,由此開始讀到金庸的小說,沒料到拿起就放不下,只是讀了沒多久,他發現連載內容結束。

雜誌不好借,想要讀完全本只能買。

於是他在新華書店看到了《射鵰》上下兩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別急,貓在讀檔[無限]

來點薯條配冰淇淋

穿越到純愛文裡當惡毒女配

亮若星辰

我靠內捲成天帝了?

銀豆

從人變成五爪黑龍的我,震驚世界

秦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