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園築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五十一章 蔑稱,1979我的文藝時代,梁園築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魯迅文學院,的名頭非常大,素有“作家搖籃”之稱。

它的前身是文講所,成立於五十年代。在文學研究所的吸引下,一大批卓越詩人、作家、理論家、教育家、戲劇家走上研究所的文學講臺。

前世,於華、劉振雲、寫出《人民名義》的周梅森等著名作家也都是魯迅學院的學員。

此世,於華還沒有機會進入魯迅文學院學習,因為想進入魯院學習,是需要雜誌社推薦和魯院稽核的。

現在機會擺在面前,於華肯定不會錯過。

“謝謝姜老師,我肯定不會浪費這個寶貴的名額的!”

於華眼眶通紅,說話聲音都有些哽咽。

姜玉樓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不用如此,你既然有心提升自己,我自然願意將推薦名額送給如你這樣有需要的人。”

他見於華還想說什麼,連忙繼續道:“不過今年的入學名額已經滿了,最近一期是在明年二月,你能接受嗎?”

明年二月,也就是87年了,左右不過幾個月時間,他等得起。

“我能接受,只是,入學前……”

“入學前你可以現在編輯部工作,雖然不算正式入職,但工資會按照正式工的標準給你。如果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問編輯部的人也行,問我也行。”

“謝謝姜老師!”

就在於華進京不到一週時間,新一期的《最文學》上市了。

這一期的《最文學》上市後,不僅受到了當下年輕讀者的喜愛和推崇,更是在文壇掀起了滔天巨浪。

年輕讀者喜歡《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其實是一種社會現象的淺層表現。

改革開放後的華夏,巨大的活力與普遍的墮落同時出現,一個被物慾驅使的幾近瘋狂的時代,首先在都市拉開了大幕。城市的文化情緒、文化表達也透露出新的氣息。華夏的社會生活本身更是發生了重組。

王碩感受到了這種重組,更是用文學做出了最直接的表達。

如果換一個作家有王碩這樣敏銳的認知和判斷,那麼他很有可能成為嚴肅文學作家。可惜,王碩不是那樣的人,也不可能成為那樣的人。

新時期文學早期,文學的審美信念產生譁變,由追求崇高轉向褻瀆崇高。這是對特殊時期文學現象的一種反駁。在社會上掀起破除迷信、反英雄化、反假大空式的崇高的浪潮時,文學也站了出來,積極參與消解、褻瀆崇高。

原本,崇高作為文學信念與審美範疇,既是文學的一種藝術主題,又是文學的一種功能與精神境界。但當極“左”的欺騙與虛偽充斥其中時,它必然走向了反面。轉型時的文學在解構與褻瀆崇高時,其藝術方式形成有了變化。

有一批,或者有個別作家會用戲謔、調侃、嘲諷去解構崇高。比如王碩用小說的人物語言,妙趣橫生地直接嘲諷褻瀆崇高。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想讓老百姓做個夢玩”,“把生活中原本無意義的東西還原成無意義”。

王碩的這種文學形式非常接地氣,得到年輕讀者的喜愛實屬正常。

但在文壇,很多人不贊同,甚至厭惡王碩所表現的這種文學形式。

其中,有一位文壇知名作家、批評家更是在報紙上發文,批評王碩,“他的小說多是在玩和性這類本能慾望層面上,毫無內涵和深度。近些年,在他小說中的主人公無不任性、輕浮、放縱、淫逸、貪婪、自私,口吐淫穢言語、奚落崇高和責任感、津津樂道的是女人,甚至以勾搭自己朋友的妻子為樂。他們是嬉皮士,是垮掉的一代,是一點正經都沒有的“都市浪子”,“一群痞子”。”

這位知名作家和批評家的文章,彷彿吹響了戰鬥號角一般。

有人批評王碩以知識分子“精英文化”激烈褻瀆者的姿態,堂而皇之登上文壇。

有批評家不贊同王碩對一切傳統精神內涵予以肆無忌憚的嘲諷:既不相信“文以載道”,也不相信“為藝術而藝術”。

有作家憤怒王碩把“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的文學,當成碼字為生的普通職業,變為“遊戲人生”的把戲。

有老一輩幹部指責王碩拒絕崇高、解構英雄主義,淡化道德責任,消解宏大話語等對主流意識的反叛。

客氣一點兒地說他“從純情到邪惡”,不客氣的,見王碩在小說中的主角不是混混就是該溜子,便稱其小說為“流氓文學”、稱他為“痞子作家”。

對王碩的批評如此集中,如此猛烈,如此聲勢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別急,貓在讀檔[無限]

來點薯條配冰淇淋

穿越到純愛文裡當惡毒女配

亮若星辰

我靠內捲成天帝了?

銀豆

從人變成五爪黑龍的我,震驚世界

秦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