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要做點什麼
梁園築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一十五章 要做點什麼,1979我的文藝時代,梁園築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八十年代是華夏文學的盛世,但這個盛世和科幻文學沒有關係。
應該說,在八十年代初,科幻小說曾經風靡一時。尤其是姜玉樓在《科幻世界》發表《侏羅紀公園》後,科幻小說還真有了盛世的景象。
可惜,正當全國科幻作者和科幻雜誌的編輯們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時,針對科幻文學興起了一股批評潮流。這股潮流最初發於幾家報紙對科幻的評議,直至圍繞“科幻姓‘科’還是姓‘文’”這一話題,批評者和科幻作者們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爭論。這場爭論波及了科學界與文學界,甚至還牽扯到了姜玉樓。
那次爭論,也許有他影響力的原因,爭論暫停了許久。
於是,姜玉樓因為事情太多,加上短時間不準備寫科幻,對國內科幻小說的環境不再有過多關注。
直到年初的時候,一場針對科幻小說的風波驟然而起,甚至與“清除精神汙染”運動聯絡到一起,使得科幻文學的“第二次高潮”戛然而止。
等到姜玉樓意識到不對時,上面幾乎對事情進行了定性,他這時已經無法插手。
結果就是,很多作者淡出科幻界,如葉永列轉向傳記文學創作,鄭文光忽然癱瘓後失去創作能力,童恩正遠走美利堅等。
而且這還不算完,大部分科幻期刊被關停,印好的書不準上市,曾經風靡一時的“四刊一報”(《科幻世界》《科幻海洋》《智慧樹》《科學時代》和《科幻小說報》)如今更是隻剩下《科幻世界》獨自支撐著科幻的一方天空。
《科幻世界》之所以還能撐下去,也是託了姜玉樓的福,沒有他的《侏羅紀公園》,《科幻世界》可能也撐不下去。
即使如此,《科幻世界》如今也很不樂觀,雜誌從巔峰期的月銷量一百多萬冊,到84年只有六萬多冊,主編劉佳壽調任,第二任領導不熟悉科幻,也無力將刊物帶出困境。
如今,第二任領導也要退休,原本主管雜誌的四川省科協不想再派領導,打算讓這本刊物“無疾而終”。
原本大好的局面卻要拱手斷送,無論是編輯們還是作者們都難以接受。時任省科協書記的邵貴民看到編輯們真誠的心願,說:“這樣吧,如果你們要繼續辦,那就自個兒幹,但科協不再提供經費支援,你們自尋出路,自己組閣,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要知道,八十年代初剛剛改革開放,大多數人還停留在“體制”的思維裡,這種“四自”的完全市場化的運作方案几乎是石破天驚。
面對著群龍無首、獨木難支的局面,科協理事長決定選擇一個有熱情、有抱負、有責任心、有能力的人出來主持雜誌社的工作。
他們召集大家開會進行民主選舉,結果楊蕭和譚楷兩人得票最多。
而此時的楊蕭剛剛生了個兒子,人生的重心漸漸轉移到家庭,對於雜誌社社長這一職位並無多大的渴求。但領導卻認定了楊蕭是不二人選。王曉達甚至到楊蕭的家中做“勸說”工作。
楊蕭一邊招待,一邊圍著兒子忙得團團轉,王曉達看在眼裡,心領神會,仍堅持勸楊蕭接下這個擔子。但楊蕭一時還下不了決心。
她推著腳踏車從川大校門出來,沿著錦江一路走,看著滔滔的江水,終於下定了決心迎接挑戰。
這些,都是姜玉樓打聽到的。
他也沒想到,楊蕭這個老熟人如今遇到了如此困境,而她竟然還沒有選擇向他這個國內科幻大作家進行求助。
“必須做點什麼。”這是姜玉樓得知國內科幻界的發展遇到巨大挫折後產生的想法。
只是怎麼做呢?
想要讓這片土地再次颳起科幻旋風,光靠熱愛不夠,還是要靠金錢起到推動的作用。
想著,想著,他突然想到了國內目前還沒有一個科幻小說的獎項。
“也許,是時候讓‘銀河獎’提前出世了。”
前世,銀河獎是在1986年頒佈的,而且是兩家雜誌社合辦,採用雙榜的形式,而他的銀河獎則具有獨立性和唯一性。
至於籌備獎項需要的資金,對他來說也不是問題。
只是,一個獎項的誕生並不容易,不是有錢就行,還是需要雜誌社的支援。
於是,他或寫信,或打電話,或者託人聯絡,約瞭如今國內還殘存的幾家雜誌社來燕京商談關於國內科幻界未來的要事。
接到他邀請的人欣然同意,並紛紛買票,沒有過多的耽擱,向著燕京進發了。
……
四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