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黃土地》上映
梁園築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六十章 《黃土地》上映,1979我的文藝時代,梁園築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島國去了。”
“哎呀,兩箱結合,發覺小劉說得太對了。”
眾人感慨了一陣後,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說完後,大家都感覺到對這部小說的瞭解更深刻了。
宋文很滿意大家的表現,開口道:“很好,你們就按照自己剛才所說對小說的理解發表到報紙上吧。”
很快,十幾份由《最文學》編輯發表的評論出現在了各家報紙上。
有些評論讓讀者都感到驚喜,他們沒想到,一部愛情小說竟然有這麼多看點。其中三篇評論最讓他們印象深刻,一篇是討論小說中的人性和生命,一篇是用《情書》和《戀戀筆記本》做對比,還有一篇談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兩個不同階層百姓的愛情。
理所當然的,這些評論又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就連許多對愛情小說不感興趣的讀者都有了購買這部作品的衝動。他們想要親自體驗這部小說帶來的感動和震撼,想要深入瞭解那些評論中所提到的精彩內容。
……
三月份,不僅是《戀戀筆記本》上市的時間,也是《黃土地》在全國上映的時間。
這部由姜玉樓編劇,陳愷歌執導,張億謀攝影的電影在經過並不複雜的後期製作後,順利透過了審查,得以與全國觀眾見面。
這部電影拍攝完成後,他就沒有看過,正好上映當天他有時間,便約了唐月雯一起看電影。
在燕京上學的這些年,兩人一起在電影院看過幾次電影。
之所以次數不算多,是因為在八十年代,電影產業尚未如後世這般繁榮,大銀幕上的作品數量有限,而能讓姜玉樓和唐月雯兩人都心動的題材更是鳳毛麟角。電影,作為當時最受歡迎的娛樂方式之一,一旦票房表現不俗,便能在電影院裡持續放映數月甚至半年之久。
姜玉樓緊緊握著唐月雯的手,兩人一同踏進了放映廳,不大的放映廳已經坐滿了觀影的群眾。
相比已經上映了數月之久的老片,還是新片更能吸引燕京地區的觀眾。
姜玉樓輕聲問道:“算算時間,咱們也有小半年沒來電影院看電影了吧?”
唐月雯幸福地點點頭,她的眼中閃爍著期待與喜悅。
其實,對於她來說,看電影本身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和自己心愛的人共度美好時光。哪怕只是和他在街道上漫步,她都會感到幸福無比,彷彿整個世界都充滿了甜蜜與溫馨。
當兩人坐下後,又說了些情話。此時,放映廳內的燈光逐漸暗淡,有經驗的觀眾們知道這是電影即將開始放映,帶孩子的家長也會小聲告誡孩子,讓他們不要吵鬧,影響到其他觀眾的觀影體驗。
銀幕上的畫面開始跳動,彷彿將他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兩人也不再聊天,而是認真地盯著銀幕。
唐月雯看過《黃土地》的原著,她算是第一個讀者,此時即將看這部小說的電影版,也有一種新奇的感覺。
很快電影的畫面和聲音在周圍瀰漫開來,故事還是那個故事,但是電影所帶來的視覺衝擊是文字所無法描述的。
如果把黃河上游的涓涓細流和黃河下流的奔騰咆哮,比作它的幼年和晚年。那麼陝北的流段正是它的壯年,在那裡,他是博大,開闊,深沉而又舒展的。
他在亞洲的內陸上平鋪而去。他自由的身姿和哀傷的底蘊,是我們想到了我們民族的形象,充滿了力量,卻又是那樣才沉沉地靜靜的流去。
厚重的黃土佔據了畫面的三分之二,小小的人物從地平線之下的黃土地裡翻出來,又消失在地平線之外,《黃土地》以這樣的入畫和出畫方式昭告著土地和人的關聯。黃土地養育了黃土高原上的農民,然而它又是壓抑的。它擠壓著淡白而高遠的天空,構成了一種亙古不變的壓抑性力量。
鏡頭長時間地靜止,人物面部表情亦是有意地保持平靜。婚禮是紅色的,然而並不喜慶,翠巧在門後看到的婚禮和她自己的婚禮,麻木裡並無不同,就像翠巧的歌兒唱的,“人裡頭數不過女兒可憐”。黃土地的祖祖輩輩,就這麼週而復始,迴圈往復地生活著。
當翠巧落水後,唐月雯哭了。如果翠巧活著找到了顧青該有多好啊,為什麼她要死呢?
她沒有辦法改變,只有依偎在他的身旁,感受著他堅實的臂膀和溫暖的氣息才能給予她力量和心靈的安慰。
她就這麼一直依偎著,直到整個放映廳只有他們兩人。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