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路謠進京,意外的會面
梁園築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五章 路謠進京,意外的會面,1979我的文藝時代,梁園築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樣的話,我確實沒辦法給你更好的建議。”
“那好吧,我自己在琢磨一下。”
路謠一想也確實是這麼回事,而且姜玉樓已經幫他夠多的,投稿只能他自己仔細斟酌考慮。
又說聊了會兒文學創作,姜玉樓便提出告辭,“路大哥,我就先走了。你這邊要是有缺的東西,就告訴我。”
回到家後,他決定好好休息一天。去陝北路途遙遠,一來一回的一個星期過去了。再不休息,他懷疑自己的身體都要扛不住罷工。
只是,他想要休息的打算很快泡湯。
北影廠的廠長親自找上門,來尋求合作。
現在,北影廠的廠長還是汪蓬龍,也是北影廠的第二任廠長,他會在這個位置上坐35年。
這麼個大人物找上他,肯定是有原因的。
他好奇之下詢問一番緣由,才得知答案,是他的《情書》在島國拍攝成電影,並且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成績。這個訊息傳回國內,輿論瞬間沸騰。
華夏作家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並不稀奇,但是被國外拍成電影,那可是大大提升名字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大事情,值得大書特書的。
更別提現在國家和島國關係不錯,再加上媒體自然推波助瀾一番,他姜某人現在都快成中日友好的橋樑了。
姜玉樓瞬間嚇出一身冷汗,中日友好的橋樑?
這擔子也太重了,他可扛不起來。
他就想老老實實寫個書,順便賺點錢改善一下家裡的生活,那種國家大事他可參與不了,也不想參與。
就中日關係……他可不想過個十幾年被貼上漢奸作家的標籤。
汪蓬龍道:“小姜啊,現在呢,民間和上面都覺得你的作品很好,不能都讓外國人拍成電影,我們自己也要拍,所以呢,我們廠就主動請纓,想著同你合作一次,一起為人民帶來一部優秀的國產電影。”
“領導,我這邊沒什麼問題,就是咱們北影廠看中哪部小說了?”姜玉樓連忙道。
他的小說作品雖然多,但是適合北影廠拍攝的實際上也沒多少。
《侏羅紀公園》沒能力,《情書》上面不一定喜歡,《楚門的世界》議論太多,《揚名立萬》拍不明白,《暗算》已經拍過電視劇,《李十三推磨》的篇幅又太小。
這麼一劃拉,似乎只有一部《黃土地》合適。
果然,就聽汪蓬龍道:“我們廠裡商量了一下,覺得《黃土地》就挺合適的。”
“領導,您能接受一個年輕導演拍攝這部電影嗎?”姜玉樓突然問道。
“什麼……什麼意思?”汪蓬龍一時沒明白他的意思。
姜玉樓解釋道:“其實,去年我就將《黃土地》改編成電影的版權交給了一個北電導演系的學生。”
“什麼,一個學生拍您的電影,這怎麼行!”汪蓬龍大驚失色。
“我覺得沒什麼問題,而且他們的真誠打動了我。”
姜玉樓將當時發生的事情,挑重點告訴了汪蓬龍。
“哎呀,那真是太可惜了。”汪蓬龍有些遺憾,覺得自己行動太慢。
姜玉樓微微一笑,“領導,您難道沒有想過那位年輕導演可以和北影廠是可以合作的嗎?”
“合作?我們有自己的導演……咦?”汪蓬龍話說到一半,突然覺得姜玉樓的提議也不錯。
北影的學生素質都是不差的,而且姜玉樓提到過的那位學生,叫陳愷歌是吧,他的父親也是導演,家庭本就不一般。聽說廠裡本就準備從學校找些電影專業的學生,招個年輕導演也未嘗不可。
這麼說來,似乎有搞頭呢。
如果可以的話,他還是不想放棄《黃土地》這個改編專案。
就像姜玉樓心裡所想,他寫的書是不少,適合改編成電影的也多。但是,在這個年代,拍成大眾和上面都能接受的,似乎只有《暗算》和《黃土地》。
可《暗算》去年播過電視劇,這樣一來,只有《黃土地》這一部了。
想了想,汪蓬龍說道:“也不是不行,只是不知道那位學生的能力如何。”
看到他能接受這種合作方式,姜玉樓也挺高興的。
要不然,《黃土地》這專案的籌資和拍攝還要費一番功夫呢。
現在多好,北影廠要資金有資金,要人也有人,裝置更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沒有比他們更好的合作方了。
姜玉樓笑著道:“這個好辦,劇本我已經寫好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