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釣魚
梁園築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五十章 釣魚,1979我的文藝時代,梁園築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姜玉樓最後說道:“行了,大家不要瞎想,我的這部作品真的很簡單,就是一部超現實主義的先鋒文學。主題也是簡單明瞭,為了自由,簡單的自由,沒有任何的異象和象徵在裡面。”
衛國平砸吧一下嘴,說道:“那報紙上你要做出解釋嗎?”
“不,最起碼現在不行。”
于敏不解,“為什麼?”
“還不到時候。”姜玉樓淡淡一笑。
徐向東看著他,若有所思。
……
陝西,甘泉縣招待所。
四年多的時間,路謠如今也是個老資格編輯。
自從和姜玉樓燕京一別,回到陝西后,路謠同《延河》編輯部的同事交接一番工作後,就搬到了甘泉縣。
之所以離開長安,離開他的工作戰線,自然是想要更好地完成那部從79年就開始構思的作品《人生》。
路謠寫作時有個習慣,那就是“喜歡一鼓作氣,從始至終保持同樣的激情”,他最怕的就是“寫作過程中情緒被意外的干擾打斷”,他會覺得打斷的地方便會“留下一塊疤痕,即使後來精心修補,也很難再是本來的面目”。
這種習慣即使他來到了環境沒有那麼優越的甘泉縣依舊保留著,這麼做有個好處,那就是儲存了創作激情,壞處就是有些與俗世脫節。
不過,好在他還有著閱讀雜誌的好習慣,尤其是姜玉樓的作品,他可以說是每部必看。
《楚門的世界》,這部小說的大名也從其他作家的口中流傳到了他的耳中。他很想看看,到底是怎麼樣一部作品,會讓《當代》都為是否刊登而猶豫。
發售那天,他一大早就去書店排隊購買。別看這是在小縣城,但是姜玉樓的影響力巨大,幾乎三分之二的知識青年都是他的書迷。
還有三分之一也不是討厭他,只是會有選擇性的閱讀他的小說。
這也造成了《當代》雜誌在甘泉縣的緊俏,他要是不排隊的話,第一批雜誌根本輪不到他。直到他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他才買到那份《當代》第四期。
開啟書後,匆匆一瞥,他都來不及欣賞,便被店員攆了出去。他也不惱,只要能買到姜玉樓的新作品,他便已經心滿意足。
回到招待所,路謠囫圇吃點東西,墊一下肚子,便找個光線明亮的地方,翻開《當代》上的那部小說。
讀之前,他是滿心期待。姜玉樓的作品,不管是寫作技巧,創作思路,亦或者是作品的立意,都能帶給他一些新思路。
在他想來,姜玉樓苦心磨礪的作品,學習的價值也會更高。
可讀著讀著,他的眉頭蹙了起來,而且越蹙越緊。
路謠是從六七十年代走過來的人,受過苦難的磨礪,對那個時代再清楚不過了,但他從不會抱怨,即使寫相關的作品,也只是探討問題。
因為他對祖國有信心,對人民有信心,更是對自己有信心。
在這種信心的驅使下,他的作品多不屬於傷痕文學,沒有埋怨,反而多了幾分勵志。
正因為對祖國前景的看好,讓他看著雜誌上的小說內容本能地有些反感。可在這時,他的心中又不由得閃過姜玉樓那張比他還信心十足的臉龐。
認識姜玉樓那麼多年,他的每一部小說路謠都會仔細地研讀,談起對姜玉樓和他作品的瞭解,路謠不認為會有人比自己更加透徹。
這兩年,路謠聽說了姜玉樓數次出國,去過島國,也去過香江。他的作品也曾被美利堅、香江和島國引進的事,很是聽說了他的作品將要被島國的公司拍成電影。
和資本主義社會接觸那麼多,見識了太多的資本主義的花花世界,就算被吸引也不應該意外。
可事實好像,恰恰相反。
他不止一次聽到姜玉樓說,“未來華夏終有一天會超過英法德,超過日韓,成為僅次於美利堅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那個時候,國民富裕幸福,整個國家蒸蒸日上,所有國家都會為了本國的經濟討好華夏。
我們不需要看別人的顏色,一躍成為世界規則的制定者。在世界級獎項上面,我們也會獲得一個又一個大獎,諾貝爾,不再只是我們羨慕別人的存在。”
似乎在他眼裡,此時的華夏不是處於大變革的國家,而是已經成為了那個他夢中的強大存在。
這樣一個為祖國,為民族而自豪的人,會搖身一變,成為不知所謂的批判者嗎?
不會的!
是啊,見識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