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作家專號
梁園築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五章 作家專號,1979我的文藝時代,梁園築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篇稿子,辦公室們被人敲響。
在他喊“進來”後,門被推開,是宋文抱著一堆文稿走了進來。
姜玉樓看到他手裡的文稿,眼角一陣抽搐。
幹不完,完全乾不完啊!
心裡咆哮一陣後,他有氣無力地指了指桌子,“放在上面吧。”
宋文放下文稿後,沒有立刻離開,反而和他聊起了陝西作家郭景富。
郭景富是陝西商州人,1960年從商洛師範學校畢業後,先後在原商縣初師、商縣腰市中學、商縣中學任教10餘年。1963年發表小說處女作,72年至今都在商縣文學創作研究室創編戲曲節目,期間又重新開始小說創作。之前發表過幾部短篇作品,短篇小說《手杖》更是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宋文以前在《收穫》的時候跟著主編東奔西走,也見過不少陝西作家,郭景富就是其中之一。
“郭景富為人很含蓄,話少,朋友們在一塊的時候,別人說他不說,但偶爾說一句就逗人笑,有一種內在幽默。但他在藝術創作上從不少言,盡情釋放。他寫的都是嚴肅作品,深刻反映社會和改革程序中人的心理矛盾、社會心理變遷,很敏銳很準確,他是認真關注社會變遷的一個作家。
他的作品既表達了對命運的抗爭,也蘊含了西部生活的神秘和豐富;既有愛的古典與浪漫,又有大千世界的荒誕與不經,還有悲憫情懷和對未來的思索。”
簡單介紹一番郭景富後,他又道:
“郭景富給咱們雜誌社寄來了一篇稿子,還是個長篇,寫得相當不錯。”
“在這裡面嗎?”姜玉樓指著宋文剛報過來的文稿問道。
宋文點點頭。
“其他人都看過了嗎?”
“看過了,大家都覺得郭景富筆力非凡,這部作品恐怕不下於路老師的《人生》。”
“我知道了,等會我會看一遍,如果沒問題,正好刊登在下一期吧。”
姜玉樓說完,正準備繼續工作,卻見宋文站在原地一動不動,知道他還有事,於是也不著急。
果然,只見宋文沉吟片刻,繼續道:“八百里秦川大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源源不斷地走出了許多在全國具有知名度的作家,除了路謠和郭景富外,還有如陳忠實、鄒志安等知名作家……”
姜玉樓眯起了眼睛,然後笑道:“行了老宋,你就別繞了,讓我猜一猜,你是不是想搞一期‘陝西作家專號’?”
“呵呵!”宋文被拆穿了心思,笑了起來,“社長目光如炬,我覺得我們刊物是不是可以試著弄一次專號。”
姜玉樓摸著下巴,略微有些遲疑。
專號不是不能搞,他也覺得搞個專號很有噱頭,估計不少讀者都會感興趣,對《最文學》擴大名氣也很有好處。但是吧,其中有個關鍵點。
想到這裡,他問道:“原則上肯定沒問題,只是想搞專號必須有足夠數量的稿子,稿子的質量?不能拉跨,否則不如不搞”
宋文一想,也是這個理,不過,他覺得還是有搞頭的。
“郭景富的《新女》寫的非常好,質量上乘,這就不說了。現在陳中實手裡有一部《康家小院》接近完成……”
“稿子蒐集齊大概得多長時間?”姜玉樓問道。
宋文想了想,“趕上第三期的問題應該不大。”
“如果你去組稿的話,編輯部的工作由誰來負責?”
“嗯……我覺得馬嘟嘟有潛力。”
“馬嘟嘟太年輕了。”
“那劉振雲呢?”
“沒經驗。”
“梁佐?”
“當個編輯還行。”
宋文苦笑著搖頭,“這……我也沒人選了。”
“唉,實在不行我去吧。”
“啊?社長,不至於吧?”
“現在編輯部工作繁忙,千頭萬緒之下,還離不開你。”姜玉樓搖頭道。
宋文小小拍了一下,“離不開我,更離不開您啊。”
“先聯絡一下吧,最好能催一催。其實專號這個概念很好,即使第三期趕不上,第四期,第五期都是可以的嘛。”姜玉樓說道。
“好,那我先聯絡一下他們吧。”
宋文見狀,也沒在堅持。就像姜玉樓說的,這期搞不成還有下一期,只要稿子在手,這些都不是事。
對於一本刊物來說,專號不是輕易能做的,不僅要考慮作品的質量和數量,更要考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