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讀書人的事兒,怎麼能叫抄呢?
梁園築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讀書人的事兒,怎麼能叫抄呢?,1979我的文藝時代,梁園築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給他講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李芳桂,是陝地藺店鄉人。他念書苦讀一門心思為科舉高中,一路苦苦趕考直到五十二歲皆不如願,失望之後便不想再跑那條路了,於是偶然間開始了戲曲創作,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自五十二歲棄仕途試筆寫戲的十年間,先後創作了八部本系和兩部摺子戲,通稱十大本:《春秋配》、《白玉鈿》、《火焰駒》、《萬福蓮》、《如意簪》、《香蓮口》、《紫霞宮》、《玉燕釵》,《四岔》和《鋤谷》是摺子戲。
這些戲本中的許多劇目,隨後幾乎被中國各大地方劇種改編演出過,經近二百年而不衰。後人將《萬福蓮》改編為《女巡按》,大獲好評更熱演不衰。
晚年時,李芳桂由於影響太大,不符合清朝的統治思想,被清廷通緝,繼而被氣死。
其人的一生堪稱傳奇,但是在外界並不為人所熟知,很有改編的價值。
最重要的是,國內有一位大作家也從李芳桂的事蹟中摘選了一段,寫了一篇短篇小說,還因此獲了獎。
那位大作家叫陳中實,那篇獲獎的短篇小說當年刊登在《人民文學》,小說的名字叫《李十三推磨》,這篇小說當年更是榮獲“茅臺杯人民文學獎”短篇小說獎。
而且,寫這篇小說的時候,陳中實的《白鹿原》已經出版,可以說正處在創作的巔峰期,筆力毋庸置疑。
這篇小說他曾經看過,內容雖然記不太全,但是大致內容還是知道的。
如果以李芳桂的故事為藍本,確實很適合練手。
想到這裡,姜玉樓找出一本沒有寫過字的本子,在封面上寫了《李十三推磨》五個大字。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