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傷痕文學
梁園築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章 傷痕文學,1979我的文藝時代,梁園築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心裡一陣火熱,如果自己把知青的經歷寫出來,能不能發表呢?
“傷痕文學,別人可以寫,我為什麼不可以。”簡行心中暗道。
他敏銳地察覺到,傷痕文學,應該是他通向作家大門的一個捷徑。他也不求名利,只希望能有個作家的名頭,然後離開這個小鄉村,回到自己本應該在的城市裡。
是的,他並不像表現出來的那樣甘於窩在這個小山溝裡。只是他沒有背景,雖然有個老師在省城,還是《延河》文學雜誌的主編,但他寫作水平不過關,想求老師通融都不行。
否則的話,他早就求老師幫忙。
多虧了姜玉樓啊!
“姜老師……”
“簡老師,嗨,您就別叫我姜老師了,生分。我看咱們年紀差不多,這樣好了,我叫您簡大哥,您叫我玉樓吧。”
“好,那我就託大,叫你玉樓。”
“簡大哥。”
和簡行成為朋友也是順勢而為,多個朋友多條路,對方還是知青,聽說在省城還有關係。大家都是陝地人,以後少不了互相幫助。
這也不是要搞小圈子,而是現實便是如此。
如今的文壇,西北作家還是要弱勢許多,互相拆臺的事情肯定不能做。
而且,簡行人也並不壞。
從跟他的交談種,姜玉樓瞭解到,他的妻子張玉芬是本村人,標準的村婦,大字不識一個。兩人的相識也很簡單,簡行當知青的時候就是住在張家。
一來二去,兩人也熟了。
在那個吃不飽的歲月,多虧了張家和張玉芬的幫忙。否則那時候他還不是小學老師,每天要幹繁重的農活,雖不至於累死,但也絕對不好受。
本來,簡行再是感激張家,卻也不會和一個村婦結婚。但是吧,世事無常。就在知青返鄉的浪潮中,他知道自己無法回去後,張家找人那麼一勸說,他當時都絕望了,腦袋一熱就同意了這門親事。
當時,他結婚除了村裡,他連住在省城裡的父母都沒有告訴。
這樁婚事簡行並不是很滿意,但是他卻很愛他的妻子張玉芬。
閒聊時,姜玉樓總能聽到簡行對媳婦兒的誇讚。
賢惠,吃苦耐勞,能操持家務,支援丈夫的事業,等等等等。
他們夫妻如此和睦,倒也讓人羨慕。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