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紫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二章 漩渦(四),鋼鐵火藥和施法者,尹紫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根食指就能扳動,握槍的手指便多出三根。
有支架的情況下,二者的差異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假如沒有支架,後者持槍的穩定性遠遠勝過前者。
類似的設計溫特斯只在簧輪短銃上見過,因為短銃要單手拿持,本來握槍就費勁,更不可能再勻出三根手指扣發射杆。
既然已有類似的設計,為什麼目前列裝的火繩槍不用阻片而是用發射杆?
原因也很簡單:首先,在有支架的前提下,多幾根手指握槍差別也不大;其次槍機的槓桿結構會放大阻力,如果發射杆做得太小,扳動會很費力。
再考慮到生鏽、潤滑不佳、異物阻塞等戰場實際情況,用小小的阻片帶動槍機,無異於拿木籤去撬大石頭。還不如把發射杆做得大一些,確保使用時不會出意外。
然而此時此刻,溫特斯手中的火槍的“阻片”雖然也有反饋力傳回,但卻不至於硬到按不動,和簧輪槍的扳機的阻力大小相仿。
溫特斯強忍著當場把槍機拆開檢視結構的衝動,不感興趣似的將火槍放到桌上,雲淡風輕地問:“沒有帶膛線的火槍?只有火繩槍?”
“當然也有簧輪火槍和線膛火槍。”施米德老鐵匠泰然自若地回答:“您如果想買,我可以給您介紹其他工坊。”
“貴工坊不做‘獵槍’?”
“我學徒的時候,師匠反覆告誡,精通一項技藝就足夠掙麵包。”施米德老人示意小夥子收起火槍:“鑽膛線是一門精細手藝,有專門做線膛火槍的槍匠。我會賣槍管給他們,但我不會做線膛火槍。”
溫特斯若有所思:“據說鋼堡的鐵匠分工很精細,甚至研磨匠和硬化匠都有單獨的行會?”
“您是從哪知道的?”施米德老鐵匠問。
“閒聊時聽說的。”
“以前有單獨的行會——那時也不叫行會,叫‘兄弟會’。刀劍匠兄弟會,研磨匠兄弟會。”施米德老人看著工坊的房梁回憶道:“現在都合併成鐵匠行會,幾十年前的事情了。”
溫特斯禮貌地聽完,不發一言。
施米德帶來的小夥子有點按捺不住,試探著問:“閣下,隔壁就是刀劍工坊,要不要再去看看劍條?”
“劍條當然要看。”溫特斯不緊不慢地戴上手套:“但您是不是少拿出兩件東西給?”
“什麼?”小夥子還在裝傻。
溫特斯眉心微皺,審視地盯著小夥子,直到後者目光閃躲,方才抬手點了點剛才拿來檢驗火槍的鐵棒。
“男爵閣下是行家,少丟人現眼。”施米德老人沉聲呵斥,既是在教訓,也是在打圓場:“還不快去!”
小夥子低頭行禮,灰溜溜地離開。
等小夥子走進工坊,施米德也向溫特斯頷首:“抱歉,閣下。”
“無妨。”溫特斯客氣卻冷淡地微笑著:“那位是您的孫兒?”
“小兒子。”施米德老鐵匠神色頗為複雜:“這座鍛爐遲早要交給他,但他總是差點火候。”
“小兒子?”溫特斯頭一次沒藏住驚訝的情緒,一旁的卡曼也哭笑不得。
那個小夥子和溫特斯年紀差不多,和施米德少說差四十歲。兒子?老鐵匠給他當爺爺都足夠。
“那您還真是……老當益壯。”溫特斯笑著問:“那您有幾個兒子?”
老鐵匠比出一個手勢,豪氣沖天地回答:“七個!”
溫特斯頷首致敬,又問:“每個兒子都有一座鍛爐?”
“當然。”施米德老人微微嘆氣:“辛苦積攢一輩子,不都是為他們。”
“您的七座鍛爐都已經分給了您的兒子們?”
“是八座,還有我的一座。”施米德略帶遺憾地補充:“其他兒子都已經是合格的鍛爐之主,他們爐火熊熊,不用我操心。除了這個小兒子,他還差點鍛鍊。”
“真是一份不得了的家業!”禮節性地讚美過後,溫特斯追問:“但您為什麼不把八座鍛爐合到一起,組成一座更大的工坊?”
“兒子長大,自然要分家。”施米德理所應當地反問:“合到一切?難道不分家產給他們?”
“很多辦法,譬如分割出不同份額的股份。”
施米德啞然失笑,打趣地說:“也許在帝國可以。不過在蒙塔領,我要是那樣做,人人都會笑話我是個一毛不拔的吝嗇鬼,甚至不願意把財產分給兒子。就像現在這樣,讓他們自己管自己的鍛爐,不是也很好。”
“是,您說的有道理。”溫特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