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頁,識汝不識丁,酥油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ldo;那些訟師自以為讀過幾年書,辯才無礙,便橫行無忌,視公堂為遊戲之地,憑三寸不爛之舌顛倒是非黑白,欺矇無知百姓,實在可恨!&rdo; 陶墨聽他講得義憤填膺,自己卻是一頭霧水,&ldo;你說的是誰?&rdo;崔炯訕訕收口,&ldo;大人在談陽縣多呆幾日便知了。&rdo;他仰面將白粥喝下,隨口找了個理由,不等陶墨挽留便匆匆告辭。他走後,老陶敲門進來。&ldo;少爺,我打聽過了。本縣的縣丞、主簿都是空缺,暫時由典史兼職。&rdo;老陶看了眼桌上的空碗,道,&ldo;只是他為何在少爺面前跪下了。&rdo;&ldo;我也不知。&rdo;陶墨將見到崔炯以後的事情一一道來。老陶邊聽邊皺眉道:&ldo;恐怕他是誤會了。&rdo;&ldo;誤會什麼?&rdo;&ldo;沒什麼。&rdo;他擺擺手,&ldo;他倒不是緊要的,這裡最緊要的是他口中的訟師。&rdo;&ldo;訟師?&rdo;老陶道:&ldo;不錯。當年天下最有名的兩位訟師,林正庸和一錘先生都在談陽縣下的垂釣鄉歸隱。&rdo;陶墨眼睛一亮。老陶搖頭道:&ldo;少爺莫忘記老爺臨終前的囑咐。你若是能當個人人稱頌的好官,便是對老爺在天之靈最好的報答。&rdo;陶墨眸光微黯。&ldo;那兩位名訟師歸隱之後,引得無數訟師前來拜師。久而久之,這裡就成了天下最大的訟師聚集地。&rdo;老陶聽到這個訊息也是大皺起眉。怪不得陶墨沒有走任何人的門路,居然也分到了這樣一個富庶縣,原來是人人不敢碰的燙手山芋。陶墨道:&ldo;所以,這些訟師與官府作對?&rdo;&ldo;倒也不可一概而論。&rdo;老陶頓了頓道,&ldo;好訟師自然和好官是站在同一條線上的。&rdo;陶墨展眉道:&ldo;不錯。如此說來,他們能在談陽縣,乃是談陽縣之福。&rdo;老陶張了張嘴,終究沒忍心打擊他的滿腔熱情。雖說好訟師和好官是一條線上的,但在陶墨成為真正受人尊敬和承認的好官之前,恐怕不但好訟師不會與他一道,心懷邪念的訟師更會處處打壓他。據聞張經遠之所以短壽,與長期抑鬱不無關係。他嘆了口氣。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將陶墨介紹給新來的僕役,又讓郝果子安排他們的日常事宜,老陶帶陶墨出門轉悠。作為縣官,必須要熟悉自己下轄的一草一木。兩人先是熟悉街道,順著東西主道來回走了一遍。等走完,天色已然全暗。老陶見陶墨臉色發白,記起他剛剛病癒,暗責自己過於激進,便道:&ldo;不如我們先找一處茶樓吃完飯再回去。&rdo;陶墨正是腹飢如擂鼓,哪有不應之理。兩人便就近找了一家門面紅火的茶樓。一進門,就聽一個大嗓門的夥計站在堂中吆喝道:&ldo;要知新官何模樣,三個銅板任端詳!&rdo;3、新官上任(三) 陶墨身體一抖,不知是冷是驚。有人質疑道:&ldo;那官不是要年後才到麼?你從哪裡弄來的?&rdo;夥計道:&ldo;新官昨日就入住縣衙了。他的管家今日還找牙婆買人進府呢。&rdo;那人釋然,&ldo;原來畫是這樣得來的。&rdo;老陶面無表情地領著陶墨尋了個空桌坐下。正是茶樓最熱鬧的時候,兩人只得了個靠樓梯的位置,離那吆喝的夥計倒是挺近。陶墨忍不住探頭去看,卻被老陶拉住,只得訕訕罷了。三個銅板的生意竟然真有人光顧。一個聲音叫道:&ldo;來,讓大爺我瞅瞅,是胖是瘦,是高是矮。&rdo;隱隱有展開畫卷聲。&ldo;哈!&rdo;那個聲音大笑道,&ldo;一隻病雞!&rdo;夥計道:&ldo;聽說那縣官剛進縣城就病了,說不定還挨不到上堂哩。&rdo;那個聲音道:&ldo;這敢情好。耳根子清靜!省的每一任上來都要裝模作樣的折騰,他們不嫌累,我還嫌老套。&rdo;夥計道:&ldo;盧公子說笑了。您的戲法有哪次是重了的?&rdo;這句馬屁顯得拍得那人極舒服,那人嘿嘿笑了兩聲,從人群中擠了出來。陶墨側頭去看。只見那人疏眉朗目,竟是個清秀書生。那書生似乎也察覺到有人在看,順勢看來。陶墨急忙回頭。老陶微躬的後背突然伸直。一柄扇子敲在桌面上,那書生的笑聲近在咫尺,&ldo;喲,沒想到三個銅板不僅能看到畫,竟然還能看到本尊。&rdo;他說著,突然揖禮道,&ldo;學生盧鎮學見過縣老爺。&rdo;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