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寶卷/明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頁,還魂+番外,桃寶卷/明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阮鳳章不緊不慢地道:&ldo;因是雙生兄弟,樣貌自然相同。&rdo;&ldo;雙生兄弟?&rdo;白山亭啼笑皆非,&ldo;我記得清清楚楚,我小師弟被師父收養時,稟明過家世,父母早逝,唯有他一個兒子。&rdo;&ldo;當年的事情,誰也不知曉,但白前輩若是有懷疑之處,我們可以上小鸞山。&rdo;阮鳳章鎮定地道,&ldo;譚藻的墓就在小鸞山上,不瞞前輩說,在下也曾懷疑過。是以前段時間親上小鸞山開棺驗屍,但可以確信,譚藻的屍身尚在。再說當年,譚藻之死,也是有許多武林同道見證的,前輩該不相信什麼鬼怪之說吧?&rdo;白山亭盯著譚藻的眼睛,良久道:&ldo;好,無論嶧山劍宗、正氣閣還是祝盟主,都是我敬重的,既然阮小兄弟這樣說,我就上小鸞山一看。我倒要看看,這裡面究竟鬧的什麼鬼。&rdo;若說慘,應該是白山亭最慘了吧。他的師父、妻子與小師弟,都因正邪大戰而死,而且其中師父還是被小師弟殺了,最後敵人也死個精光,等到他來,連報仇也沒份了。不但慘,而且憋屈。在面對這樣一個人的時候,譚藻會無法和他對視,即便以他此刻的身份,不能做出心虛的表現。要和白師兄一起,再上小鸞山嗎……只能這樣了。這世上,比挖自己的墳開自己的棺更奇怪的事,就是挖不止一次墳,開不止一次棺。除了他,還有誰能做到?白山亭要求立刻就去小鸞山,而且他時刻跟在譚藻身旁。沒有人能改變他的想法,白山亭這個人軟硬不吃,他的劍,更是軟硬不吃。縱然殷汝霖與阮鳳章是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在對上成名已久,又在萬軍之中衝殺過的白山亭時,還是略顯稚嫩了,什麼手段也玩不出。 譚藻就像個鵪鶉一樣,老老實實跟在白山亭身旁,也不敢反抗。所謂長兄如父,白山亭作為年長的師兄,又在譚藻心目中地位很高,的確是有著父親一般的威嚴,這種威嚴甚至在陳芳散人身上都沒有。白山亭看著譚藻,語氣很複雜。&ldo;我總覺得,你就是我的小師弟。&rdo;譚藻抬眼看他,&ldo;白大俠……&rdo;白山亭嘆氣一般道:&ldo;我其實一直不信,小師弟會殺了師父……更不信,他會進魔教。當初傳出師父死在他手中的訊息時,諸位師兄弟想聯手殺上魔教報仇,是被我壓了下來。&rdo;譚藻呆住了。他一直做好面對同門的準備,但是那段時間都未遇到過,導致他一直想不通,原來竟是隻有一面之緣的白師兄壓住了他們。他想過倘若證實了他就是譚藻,白師兄會如何震怒的質問他,甚或一劍殺了他,卻沒想到,白師兄竟然一直不相信他殺了師父。譚藻一時間愧疚無比,但他無法代替一個&ldo;死人&rdo;做回答,只能低聲道:&ldo;白大俠,現在人已不在……但弒師與進魔教卻是真真切切,有許多人見證的,否則他又怎會被亂劍殺死呢?知人知面不知心,您不在中原,真相如何,也猜測不到的。&rdo;&ldo;知人知面不知心……&rdo;白山亭遙望著遠處的山脈,頗為感慨地重複了這句話。☆、譚藻也沒有想到,短時間內自己竟會再次來到小鸞山。白山亭從未來過小鸞山,是以感受不到這裡的變化。他們抵達的時候是傍晚,夕陽如血,照在青山之上,風景如畫。但稍微一偏視線,看到那光禿禿還滿山墳頭的小鸞山,就不那麼美好了。經過五年前那一把火與大戰的小鸞山,實在有些可怖。上一次譚藻來的時候是夜晚,還以為是因為深山之夜,自然陰森,現在看來,這裡已經完全變了,畢竟是個屍橫遍野的荒山。阮鳳章將他們帶到了賀靈則的墓旁邊。白山亭看了看賀靈則的墓碑,又看了旁邊的墳頭,&ldo;這裡?&rdo;譚藻:&ldo;呃……是,右護法嘛。&rdo;白山亭:&ldo;……&rdo;所以右護法就是生前站教主右邊死後埋教主右邊?這一次還是阮鳳章刨土,也只能他刨土了。白山亭是長輩,祝紅霞是姑娘,殷汝霖殘疾,譚藻……不必說。很快,他挖到棺木露了出來。&ldo;上一次,我們開棺時,譚藻的屍身未腐,栩栩如生……這就是傳出殭屍之說的緣故。但是我猜測,那與魔教的毒蠱有關。&rdo;白山亭:&ldo;魔教有多少餘孽?&rdo;&ldo;目前還不清楚,此事也只有極少數人知道,希望前輩也能暫時守口如瓶,否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