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的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四章 孟毅的姥姥,重啟人生1992,流淌的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將近年底,王慶華在盤算公司今年的收益,在孟家莊,孟毅的老爸孟之興也在書寫著今年的收入,算計著明年開春的準備怎麼擴大所經營的專案。
這一算不要緊,結果把自己嚇了一大跳,自己竟然不知不覺的有了將近八十多萬的存款,家裡還多了一棟大房子。
這時候,馬路上早已停工,大部分路段已經通車,也就路邊的排水溝需要再挖掘一下,再載上一些樹木,就算大功告成了,隨著修路工人離開,孟家莊也平靜下來,也就孟玉榮的錄影廳比較忙碌,依舊有不少年輕男女來這邊消遣。
今天的冬天,孟之興沒有去隨村民挑溝挖河,而是花了五百多塊,讓別人代勞的。
往日的冬天,高淑華都是蒸了好幾鍋饅頭,再用編織袋裝好,讓孟之興帶著去工地,一般都是四十來天,這種集體勞作一直持續90年代的末期。
要不是做了點小生意,他都不敢想象,原先那種苦日子是怎麼熬過來的。
現在沒體力活幹,喝喝小酒就連以前的哮喘病在最寒冷的冬天都沒有發作。
高淑華洗著嬰兒的尿布,看到孟之興拿著筆寫寫畫畫,還時不時的喝一口,那悠閒自得的模樣,就差哼兩句了。
她停下手裡的話,說道:“孩子他爸,這快過年了,家裡也清淨了不少,咱們是不是該把孩子他姥姥接過來住兩天?”
孟之興恍然,猛拍腦袋懊惱的說道:“你看看俺這腦子,咋就把這茬給忘了,你說的對,咱們這就去二姐家把咱娘接過來,讓她過一個舒坦的年!”
高淑華的母親是個將近八十多歲的小腳老太太,在舊社會時,地主家出身,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結婚後生了六個孩子,一男五女,可惜男孩子沒有到結婚年齡,就在在一次集體勞作時,遇到意外掉入河裡淹死了,老伴太過傷心,一時想不開,得了心病,也沒活過六十歲。
姥姥等所有女兒都嫁了人,在孃家生活了一年多,抑鬱寡歡,眾女兒一商量,就開始輪流給老太太養老,她的戶口落在了高淑華的二姐的村子李家棗行。
往常孟之興都是在五月份把老太太接過來,住一個多月,因為這段時間,剛下來新麥子,可以蒸一鍋大饅頭,老太太也可以幫助照顧一下家裡,幫著帶幾個孩子。
冬天是不敢把她接過來的,因為太冷了,家裡條件差,屋裡又沒有爐子,只能燒炕,要是沒事,一家人窩在炕頭,來躲避嚴寒。
可今年不一樣,新房子安裝了土暖氣,屋裡房間又多,還有電視可看,老太太可以整天待在家裡,不用出門也不會悶的慌,再說還有幾個孩子陪著,要知道老太太最喜歡看孩子了。
等吃午飯的時候,孟之興就把姥姥接過來,準備讓她在家裡過春節的事情說了,應得了所有人的強烈贊同。
孟之興很開心,吃完飯,就開始準備過年禮物,打算去一趟李家棗行。
高小紅幾人頭一次聽孟毅還有一個高壽的姥姥,就開始向高淑華打聽她的情況。
於是高淑華就和他們講了老太太的情況,還說自己母親是大家閨秀出身,知書達理,和藹可親。
孟毅也覺得她說的一點都不誇張,姥姥是一個極有分寸的人,她與其他農村老太太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喜歡打聽事,也不喜歡背後議論事,從不揭人的短處,對誰都樂呵呵的,孟毅從沒見過她與誰惱過,又和誰紅過一次臉,在前世,老太太活到將近100歲,沒得過大病,算是壽終正寢,唯一去過一次醫院,還是因為白內障,做了一個復明小手術。
等到了第二天中午,孟之興才從李家棗行回來,原來昨天下午和孟毅的二姨夫喝大了,於是住下來,等天氣暖和起來,才用腳踏車把老太太接過來。
老太太挎著一個小包袱,看著新房子,好奇的打量,感慨的說:“金生,你這苦日子算是熬到頭了,怪不得非要接俺過來,原來是俺老太太來享幾天清福呀!”
孟之興支下車子,讓她慢慢下來,然後說道:“往年家裡又冷還窄住,家裡孩子又多,怕鬧騰到你,現在不一樣了,咱們快進院吧,外邊風大!”
“哎!咱們進去瞧瞧,這新房子這麼高是咋住人的?”老太太紅光滿面,邁著小腳往院裡走。
孟之興剛進院子,就高喊道:“孩子他娘,咱娘來了,快來接一下!”
高淑華聽到動靜,帶著一群孩子呼啦啦的跑了出去。
老太太看著這群孩子這歡迎架勢,嚇了一大跳,一個個的圍著她不停地喊:
“姥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