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奔的餃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章 地窩子,鹹魚基建,我手握重兵,飛奔的餃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次日清晨,東街一片繁忙景象,城門近處,一排長桌依次排開,分別記錄著流民們的基礎資訊與特長技能,男女各列,秩序井然。當地鄉老們自發前來協助,他們在地面細心劃分割槽域,先期招募的流民經過短暫培訓,即可勝任各項基礎工作。

謝嫻從鐵匠鋪支取500把鐵鏟,這些工具至關重要,否則地窩堡的建設只能依賴人力挖掘,進度將大大受阻。

新組建的建築隊伍對地窩子的修建充滿好奇,他們可是聽說,這法子可以在半日便建成一屋,但大多數人是不信的。

地窩子、前世謝嫻只在博物館見過,在兵團墾荒時候的老照片上,這是人民的智慧結晶。

黑石山附近的土地還是比較合適的,在當地鄉老的帶領下,需要選擇地勢相對平坦,土壤堅實,不易塌陷且遠離水源的位置,考慮到採光與通風,地窩子宜朝向東南,出入口設計便於進出,同時設定通風口以保持空氣流通,避免溼氣積聚。

通風口可設在頂部或側壁,且為了加固後期用石塊砌壘,以增強穩定性。

鐵鏟在手,眾人便開始了挖掘工作,先向下掘進約三尺,隨後堆砌石塊增高三尺,形成三面堅實的土牆,四角豎立木樑,再在土牆上架設中梁。

後續的擴建與內壁修繕可逐步進行,謝嫻特意請教了幾位經驗豐富的工匠,採納了在側邊預留兩尺空間以構建壁爐的建議,爐口直通頂部,插入竹筒作為煙囪。

地窩子一半隱於地下,一半立於地面,相較於傳統的茅草屋,其工程量大幅降低。

最後一道工序是搭建屋頂,樹枝、蘆葦與泥土層層疊壓,短短兩個時辰,一座頗具規模的地窩子便矗立眼前,面積適中,足以容納四位成人居住。

再裝上個門,就是個像樣的房子了,除了有些潮氣,但點上壁爐散散味,晚上便能住人。

眾人目睹這一奇蹟般的速度,無不為之驚歎。

泗己大手一揮:“趕緊的領了鏟子的,速度動起來,按照規劃好的地方挖,莫要亂挖亂建。”

謝其顏閃著星星眼:“這速度,不出幾日,流民們便可安定下來了。”口罩遮不住他的欣喜,他身著素色麻衣跟在謝嫻身後,半步不離。對半日之內建成住房的壯舉仍感震撼,正沉浸其中,便見著謝嫻招手。

“嫻姐!”謝其顏樂顛顛的過來。

“這些鏟子,每日的領取和派發,必須做好登記,若是有損壞、也必須回收。”謝嫻囑咐,這批鐵鏟她在裡面加了點東西,所以硬度比起普通的鐵質工具有顯著提升,但她不想引人注意,本來這都是給自己東街衛卒準備的,但是這次為了快速安撫流民,只能臨時呼叫。

她面色嚴肅:“此事交由流民中的保長負責,如有遺失,須三倍賠償。金銀之物,最能觸動人心。”東西只有和錢掛鉤才能讓人重視。

看了這片地方的規劃,住幾千人是沒問題的,但衛生設施的建設迫在眉睫。她抬眼望向城門的方向,也不知道縣裡談的怎麼樣了。

她一刻也不敢懈怠,立即召喚泗己,要求加快廁所的建造進度,同時叮囑所有參與人員作業時務必佩戴口罩,並遣青黛前往縣衙詢問是否有醫館人員前來支援。謝嫻一連兩天都忙的腳不沾地。

但在東街往來的商戶們眼中,謝家女君似乎更加神異了,能夠化解一切難題。

謝嫻此刻深感制定規則之不易,需隨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此刻她徹底理解了為何公務員必須深入基層,親身經歷方能洞悉民生疾苦。

劉氏面色恭敬的捧著茶盞,“衛裡婆娘小子們把割好的蘆葦都堆在麥場上,等晾上幾日便可以用了。”她說到這裡小心翼翼的看了眼謝嫻。

“女君這東西真能賣錢?”蘆葦這東西不值錢,在黑石衛周邊,塘邊、溪畔、河岸,到處都是,平日裡僅用於編織蓆子、鋪墊屋頂,如今女君卻命人將附近所有的蘆葦盡數收割,她聯想城門外流民新建的地窩子,心中不禁有些忐忑。

謝嫻手不停筆,淡然回應:“這東西先到先得,且本就是村裡的東西,只叫你們收著。後面若有人要,你們便宜點出了便是,難道銀錢還能燙手不成?”

見劉氏釋然,謝嫻又道:“蘆葦早晚會有人收購,你們收完,流民就不會在村裡亂竄。”蘆葦不是重點,重點是她莊子上的東西現在還不適合出現在人前。

“這些流民身上沒錢,我會讓他們開欠條,憑欠條可在你那裡領取蘆葦。如此一來,賬目也便於管理。”謝嫻擱筆。

見劉氏終是明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之表妹有禮

明朝拾薪

重生八零,回到老公假死前

愛吃水果愛吃芒果

心與心的距離

七丫頭

聽說他和影帝有一腿+番外

沉緗

耕讀小娘子

非我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