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頁
時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8頁,大清宰相厚黑日常[清]+番外,時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現在想想張廷玉所做的,也不過就是矯詔,至於康熙怎麼死的,隆科多一個人知道罷了。至於知道得多,會不會死,那只有天知道,他雍正知道了。這會兒聽完了張廷玉的奏稟,胤禛眼光一閃,竟然微微地一笑:&ldo;也無甚大事,張大人未免有些小題大做……&rdo;聽著先頭的一句,張廷玉就攏了眉頭,他沒說話。胤禛又繼續道:&ldo;年大人軍功卓著,一門忠義,如今更是朕股肱之臣,既然年大人有這樣的意思,朕總不好不給個薄面,張大人意下如何?&rdo;事情更有意思了,當皇帝的要給當臣子的薄面。張廷玉也是個識時務,會看風的,多年和稀泥下來,也是人精之中的人精,他遂言:&ldo;是臣小題大做,反倒來攪擾了皇上,臣萬死。&rdo;&ldo;萬死什麼呀,下去閱卷吧,準退。&rdo;胤禛從頭到尾都沒有幾分在意的神情,外頭敬事房的人捧了綠頭牌進來,他只示意人上來,抬手便翻了一快牌子。張廷玉這邊於是告退,出來的時候瞧見端著的木託,今日幸的是年貴妃。蘇培盛也瞧見了,只跟那公公一拱手:&ldo;今兒還是年貴妃娘娘啊……&rdo;他只隨口一說罷了,過來就要送張廷玉出去。如今蘇培盛身價也高了,張廷玉可不敢讓他送,擺擺手就走了。倒是蘇培盛站在原地,想想還覺得奇怪,回頭才一拍腦門兒:嗐,他是送張二夫人送習慣了!張廷玉回了考場,只把剩餘的答卷給批完,眼見著要登名冊了,朱軾問:&ldo;這夏義怎麼處理?&rdo;&ldo;錄。&rdo;張廷玉把毛筆一扔,只留下一個字。朱軾又問:&ldo;那錄成滿門榮華二月鄉試結束,八月才會準備會試,中間這一段時間,皇上親至圓明園,諸臣工之中緊要者恩同前往。張廷玉,自然在此列。原本定了張廷玉為會試主考官,可這回張廷瑑與張家二公子張若靄都要參加會試,按理張廷玉還是要避嫌,所以會試考官掛了個名,餘者不由他經手。沒想到,八月會試放榜,張若靄竟然得了會試通場第一,他四叔張廷瑑也在第五,真真驚落朝野上下一地下巴。張廷玉也是頭疼,放榜當日便把張若靄叫來罵了一頓,反倒是張廷瑑放聲大笑起來。天底下竟然有侄兒考得比叔叔還好,還是一門出了倆貢士,按著兩人這名次,再入殿試成進士,不過朝夕而已。八月底放榜完,張廷玉又是高興又是有些憂心。他如今是禮部尚書,還是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國史館總裁,供職南書房自不必說,前幾月皇上叫他主持編纂《聖祖仁皇帝實錄》,瞧著還有叫他編《明史》的意思,著實令人頭疼。在將他任命為皇子們的先生沒多久,雍正便又一道詔書,加封張廷玉&ldo;太子太保&rdo;銜,如今又成了太傅。一個人頭上頂這麼多銜按理說也夠了,更何況,張英出身進士,暫時不提,張廷瓚人已去了,暫時不提。張廷玉,進士翰林出身;張廷璐,進士翰林出身;張廷瑑,今科方成了貢士,進士翰林出身不在話下;兒子張若靄,會試通場第一,怎麼也不可能不是進士,不可能不入翰林。這麼一算,光是這兩朝,張家一門就要出六個進士。窮人有窮人的煩惱,富人有富人的煩惱,張廷玉有張廷玉的煩惱。兄弟們考過了,還有晚輩們要考,子侄一輩也是要讀書的,回回都要避嫌,不知多少年才能掌一回文衡,做一回主考官。不僅如此,更怕樹大招風,當年張英的煩惱,全數落在了張廷玉的頭上。他終於沒忍住跟顧懷袖抱怨:&ldo;我兒子怎就不能笨一些呢?&rdo;顧懷袖終是白他一眼,沒跟他說話,任他自己想去了。會試剛過,正值中秋,宮裡來了令,許臣工帶各府誥命入宮小聚,也不辦什麼節慶,畢竟還沒三年呢。張廷玉帶了顧懷袖入宮,卻沒想到今晚還有旁的事情要辦。胤禛深受康熙末年奪嫡之苦,自然知道箇中兇險,他傳諭於幾個心腹大臣,包括張廷玉在內,於養心殿商議建儲之事,當夜議定建儲匣與密旨。他當著大臣們的面,親手寫成詔書,封於匣內,為建儲匣密詔;又書密旨,後貼封條,使人藏於內務府。若有一日雍正駕崩,便按著今日議定之事,取建儲匣,並對內務府密旨,便知何人為儲君。沒有人不好奇那密旨上寫的什麼,可一個掛在了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一個封入了內務府,非雍正死不得見天日,縱使好奇也無從得知其中內容了。那時候,胤禛的眼神很奇怪,只盯著正大光明匾額,像是有千萬的情緒,卻終於歸於沉默。而張廷玉與諸人從殿中退出,恰遇上皇子們來請安,晃眼一看,這些皇子們的眼神,與當初給康熙請安的皇子們,一般無二。皇家,何嘗不是一個輪迴?回頭這麼一看,胤禛揹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