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涼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4頁,空降熱搜,顏涼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陸以堯:&ldo;然後你轉身就告訴我了?&rdo;冉霖:&ldo;你不是別人。&rdo;陸以堯:&ldo;……&rdo;眼見著陸以堯瞬間呆愣,可愛至極,冉霖正甜蜜等待後續,不料螢幕忽然一黑。冉霖懵逼地眨了下眼,終於反應過來‐‐&ldo;你夠了!學完啵又學我捂鏡頭,你就不能從我身上吸收點正能量嗎!&rdo;《染火》這部片子需要去取景地體驗生活的事, 是吃羊腿那天導演就提到過的, 但真正定下來,是在籤《染火》合同的時候。體驗地就在影片的取景地, 武漢某城中村。導演希望兩個年輕演員能放下所謂明星的自我良好感, 融入環境, 觀察周遭的人,真正找找市井的煙火氣。《染火》最終敲定成型的劇本, 是一個發生在武漢城中村裡的故事。片警小顧, 警校畢業之後就被分配到了這裡的片區派出所,一干就是三年。雖然身處武漢這個大城市, 但小顧三年來活動的範圍, 很少出這片城中村, 以至於他這個外地人對武漢的印象,除了熱乾麵、鴨脖、豆皮等美食,就剩下聽不太懂的口音,和這片樓挨著房, 私接電線雜亂, 隨便搭個違建就叫門市房, 最後愣是撘出一條小商街的城中村。生活在這裡的大致有兩種人,一種是本地人,也就是這片城中村的業主,多半手裡都握著幾套房子;一種是漂在這座城市的打工者,也就是租客,他們大多是剛畢業的學生、外來務工人員或者其他社會閒散人員, 收入有限,只能選擇房租便宜的這裡。而業主們為了多掙些租金,會把原本只有兩室或者三室的房子再隔出四五六室,有的乾脆把兩套相鄰房子打通,再間隔,最大限度利用空間。人員越混雜,事情便越多,小顧每天忙得連喝口水的工夫都沒有。但調解鄰里糾紛這樣的事情在他看來太過雞毛蒜皮,不是他想要的,他真正想做的是一名刑警,想辦大案,可即便城中村發生了刑事案件,甭管大小,一律都要交給刑警隊處理,小顧最多也就是幫著摸排一下基層情況。就在一個平淡無奇的日子裡,片區民警重點注意人員名單上多出一個人‐‐狄江濤。因搶劫入獄六年,近來剛刑滿釋放的二十四歲無業青年狄江濤,成為了這裡的租客。很多刑滿釋放人員迴歸社會後,都可以重新融入,開啟新的生活,但也不乏融入失敗,或者根本不想融入,最終再次走上犯罪道路或者釀出其他禍端的人。而作為基層民警,為了防患於未然,對這些人在出獄初期採取不打擾到對方生活的暗中關注,是必要的工作。一旦確定人家正常生活,沒有不安定因素,這關注也就悄悄撤了。但狄江濤不對。確切地說,就在小顧已經認定對方是個渾渾噩噩混日子的無業青年,除了啃老,沒有其他大毛病的時候,狄江濤出現了異常‐‐他在監視樓下小賣店的店主。顧傑不知道這個蒼白瘦削的有過不良前科的青年要幹嘛,但直覺告訴他,有問題。於是狄江濤監視小賣店店主,他監視狄江濤。但後來他慢慢發現,小賣店店主,似乎也在監視著另外一個人,一個再平常不過的住在這裡的本地人,五十多歲的老張,離異無孩,自己住一套房,租出去兩套房,每日收收房租,打打牌,溜溜彎,一個挺和藹可親的大爺。於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可黃雀後面還有一雙眼睛的故事,就這麼開始了。而最終揭開的真相,是小顧和狄江濤都始料未及的……拿到劇本的當晚,冉霖就把這個故事從頭到尾看完了,合上劇本時,過程中出的一層層冷汗已經散盡,只剩下心中一片唏噓。他不知道何導堅持要修改的前幾版劇本如何,起碼最終發到他手裡的這個,精彩絕倫。即便拋開導演想要表達的深層現實意義,諸如城市化建設,城中村改造,人固有的生活習慣和精神氣質與急速變化的社會形成的衝撞這些,只單看表面的故事情節,依然是一部風格冷峻環環相扣的優秀犯罪懸疑片。任何一個真正喜歡演戲的人,拿到這樣的本子,都會激動難耐。冉霖甚至把他和顧傑和小賣店店主的幾場重要對手戲反覆地看了幾遍,偶爾到了亢奮處,不自覺就把臺詞念出了聲。可一出聲,劇本的氣氛就被破壞了‐‐他的聲音里根本沒有狄江濤的陰鬱,暴躁,困頓,和委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