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燭夜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8章 太子的問題,大唐極品帝婿,炳燭夜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質遠不如父皇,所以在父皇看來踮踮腳尖的問題,對於孤來說,卻是難如登天。”
李承乾越說越急,聲音越來越激昂。
恨不得將這些年來,心裡積攢過多的所有消極情緒,一股腦的全都傾訴給眼前的兄弟。
這些年來他實在壓抑的太久,精神始終如緊繃的弓弦,時刻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而如今,緊閉的心門終於破開了一道口子,那些被壓抑已久的情緒猶如決堤的洪水般洶湧而出,勢不可擋。
隨著訴苦程度的加深,李承乾越說越激動,也越來越委屈,眼眶止不住的泛紅。
他期盼這一刻太久了,他想要得到他人的肯定與同情,更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支援自己。
只是...當李承乾滿眼希冀的看向李斯文,希望從這位生死之交的臉上得到一句安慰。
哪怕是一句‘辛苦你了’,他也甘之如飴,之前的一切努力也就都值得了。
但令他絕望的是...當李斯文聽完自己的心聲,臉上不僅沒有一絲一毫的同情,反而是一臉冷漠,甚至眼中流露出的竟是嘲諷。
李承乾不禁惱羞成怒,霍然起身怒斥道:“斯文你這是在看不起孤!為什麼?你說話啊!”
呵斥間嗓音變得嘶啞,哽咽不止:“為什麼連你也不理解孤,孤可是將你,當做孤最親近的兄弟啊!!”
李斯文又不是鐵石心腸,面對如此情景又怎麼無動於衷,只是他心裡深知,此刻若貿然表露出支援之意,才是害了他。
於是他僅僅只是長長的吐出了一口濁氣,並未多作任何解釋,只以一個手勢示意太子先行落座。
聽了太子憋在心裡的這些心裡話,他也總算是明白,為什麼自幼便素有賢名,早慧且仁孝的皇太子李承乾,行事越來越荒唐,最後竟然膽大妄為到做出逼宮之舉了。
根本緣由並不是他所說的那樣,是遭受了來自朝臣、老師的壓迫,兄弟的步步緊逼,也絕不是因為聽信了奸人的讒言,一時頭腦發熱。
真正的癥結所在,是他壓根兒就沒認清,自己所處的是何等地位!
欲戴王冠,必受其重,這是千古不變的牛頓第三定律。
之所以太子會逐漸偏激,心態出現大問題,歸根結底,還是由於這太子之位得來實在過於輕鬆,導致他對其重視程度,遠遠不足。
眼見得李承乾仍舊滿臉悲憤之色,死死地凝視著自己,李斯文處於無奈,只得是拽著他的手腕,強硬的將他拉回座位上。
在他痛苦的注視下,悠悠而道:“高明,你可曾讀過...《孟子》?”
李承乾面露愕然,不知李斯文為何突然將話題調轉到這個方向。
但僅存的理智還是讓他點了點頭:“當然讀過,某的啟蒙老師陸德明、孔穎達兩人,便是當世有名的儒學大師,亞聖所著《孟子》,又怎麼可能沒讀過。”
李斯文點點頭,又問道:“那高明可還記得,《孟子》中歷代賢人的出身如何,經歷如何?”
不等他問完,李承乾便下意識的背誦道:“舜發於畎畝之中...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李承乾娓娓念道,臉上逐漸生出疑惑,這一段的意思是,歷代賢人皆出身寒苦,磨練出超常的心性,所以才能常人所不能。
但他還是不理解,斯文讓自己背誦幾句中上層階級幾乎人盡皆知的名言警句,是為何。
於是坦然相問。
見太子還是沒理解,李斯文心中長嘆一聲,你這腦子是不是讀四書五經讀傻了,難怪英名如李二陛下,會對你越來越失望。
都說李二陛下弒兄逼父的事蹟,給以後的大唐開了個極為不好的壞頭,就連他的十幾個兒子也是學的像模像樣,不是造反就是奪嫡,下場一個比一個慘。
唐中後的君王更是喜歡自相殘殺,絲毫不顧及血親的香火情,動不動就搞什麼玄武門繼承製,宮廷禁軍繼承製...
但其實,經過這些天裡自己的所見所感,才知道原來整個大唐無論是上至公卿貴族,還是下到販夫走卒,都沒有太把玄武門之變當回事。
所謂對於道德的敗壞,也遠沒有後世說的那麼嚴重。
而且與之相反的,在李斯文這個後世人親眼見證看來。
有關李二陛下玄武門之變的說法,甚至是稱讚的人數大於詆譭的。
他的政變竟然都沒有牽連到宮外的平頭百姓,甚至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