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未敢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二十一章 君子豹變,兩虎爭食!,蜀漢,雨落未敢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仔細思索,過些時日,自會給你訊息。”
曹真使者聞言,只得是緩步起身:“還望將軍莫要逆勢而為,告辭!”
時間在這一刻彷彿凝固,只留下楊祚一人,在這方寸之地,面對著內心的掙扎與外界的誘惑,靜靜地尋找著屬於自己的答案。
次日,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趙雲使者如約而至。
與曹真使者那略顯鋒芒畢露的姿態不同,趙雲使者渾身散發著一種溫文爾雅的氣質,如同春日裡和煦的微風,讓人感到舒心而又不失莊重。
“將軍,今我前來,為救將軍而來,陛下已有封侯之位相贈.”
他的言辭,如同潺潺溪水,清澈而富有韻律,字裡行間透露出漢國那寬廣無垠的胸懷與深邃莫測的謀略。
他向楊祚描繪了一幅宏偉的藍圖,漢國的強大實力如同巍峨的山巒,堅不可摧;而對楊祚的任命與承諾,則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楊祚靜靜地聆聽著,他的面容平靜如水,但內心卻如明鏡一般清澈。
無論是漢國還是魏國,都是這片大陸上舉足輕重的勢力,各有其獨特的優勢。
而他,作為此刻能夠左右幽州局勢的人,所要做的,就是在這紛繁複雜的局勢中,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
將幽州賣個好價錢。
他的目光深邃,彷彿能穿透迷霧,看到更遠的未來。
他的心中,正有一杆無形的秤,在不斷地權衡著利弊得失。
“使者,此事事關重大,我需要仔細思索,過些時日,自會給你訊息。”
對於趙雲使者,他還是這一句話。
兩日之後,楊祚再次召集親信,商討對策。
他心中已有了決斷,卻並未急於表露。
只是淡淡地說道:“貨比三家,方能知其優劣。我們且再等一等,看看兩邊還能給出什麼更好的條件。”
眾人聞言,皆點頭稱是。
這場博弈才剛剛開始,而他,左右逢源,必能得到好處!
但代郡的局勢如同迷霧中的航船,方向未明,結局難料。
楊祚心中雖有千般思量,卻也不敢輕易做出決斷。
如今的幽州,公孫淵的勢力根深蒂固,各地佈滿了他的親信與耳目。
一旦行差踏錯,便可能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不僅自己身敗名裂,更可能連累整個幽州陷入動盪。
因此,所有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聚焦在了代郡。
那裡,公孫淵正親自率軍圍城,意圖一舉拿下這塊戰略要地。
然而,他卻渾然不知,危險已經如同暗流一般,悄無聲息地逼近了他。
此刻。
護烏桓校尉府城外,寒風凜冽,雪花偶爾在空中飄灑,為這緊張的戰場平添了幾分肅殺之氣。
公孫淵站在高高的土丘之上,面容嚴峻,眉頭緊鎖,雙眼如炬,緊盯著那座固若金湯的城池。
他的盔甲在微弱的日光下泛著冷冽的光澤,肩上披著厚重的狐裘,卻依然難以抵擋這刺骨的寒冷。
漢軍與鮮卑人的聯軍旗幟在寒風中獵獵作響,遼東之地,已成兩族爭鋒的焦點。
公孫淵深知,此刻的局勢不容樂觀。
魏國大將曹真已率大軍抵達涿郡,其鋒芒直指薊縣。
若再拖延下去,幽州恐怕有變。
代郡的戰事陷入膠著,而護烏桓校尉府的堅守,更是關係到整個戰局的關鍵。
他心中暗自思量:“圍城已非上策,速戰速決,方能扭轉乾坤。”
一念及此,公孫淵的眼神更加堅定,他轉身對身旁的副將說道:“傳令下去,所有攻城器具,不論大小,全部上陣!即便是寒冬之日,我們也要以雷霆萬鈞之勢,攻破這護烏桓校尉府!”
副將聞言,神色一凜,領命而去,片刻間,軍營中便響起了陣陣號令聲,兵士們忙碌起來,準備最後的決戰。
戰場上,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公孫淵親自督戰,他手持長槍,立於陣前,目光如炬,掃視著每一個士兵,彷彿在用自己的意志激勵著他們。
幽州兵與鮮卑人的聯軍,雖然語言不通,但在公孫淵的指揮下,卻配合得異常默契,宛如一體。
隨著一聲令下,攻城戰正式打響。
公孫淵麾下計程車兵們,推著沉重的攻城車,緩緩向城牆逼近。
那些攻城車,皆是連日來工匠們夜以繼日打造而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