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未敢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八十五章 太子劉嗣,戰事再起!,蜀漢,雨落未敢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朝歌的臨時行宮中,劉禪端坐於龍椅之上,眉宇間透露出幾分睿智與沉穩。

殿外,春風拂過古老的城牆,帶來一絲絲涼意,卻絲毫未能影響殿內緊張而凝重的氣氛。

劉禪很快便接到了前方傳來的捷報——漢軍已在浚儀大破曹真,陳留郡已然落入漢軍之手。

這訊息如同春風拂過乾旱的土地,讓劉禪心中湧起一陣難以言喻的喜悅。

他深知,曹真這一敗,青、徐、兗、豫四州在短時間內便再難聚集起像樣的兵力,士氣低迷,人心如散沙,只需派遣一支精兵,便可輕易將這四州之地納入囊中。

劉禪的面色帶著淡淡的笑意,目光卻深邃而遠大,彷彿在思考著更加深遠的戰略。

在他面前,站著一個身著華麗太子袍服的少年,那便是太子劉嗣。

劉嗣年僅十二歲,卻已顯露出不凡的氣質,眉宇間既有少年的純真,又帶著幾分早熟的沉穩。

他的袍服上繡著繁複的龍章山川圖案,金線銀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映襯著他那張略顯稚嫩卻輪廓分明的臉龐。

劉禪望著眼前的太子,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

想當年,他自己也不過十二三歲,便已經統兵南中,平定蠻夷之亂,歷經風雨,方有今日之成就。

而對於帝國的繼承人,劉禪自然寄與厚望,希望他能早日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明君。

因此,劉禪決定將太子帶在身邊,親自教導,讓他在實踐中學習,在歷練中成長。

“如今這個局面,太子以為,該如何進攻?”劉禪的聲音沉穩而有力,眼神中透露出對太子的期待與考驗。

劉嗣聞言,眼眸微微一眯,彷彿在心中迅速盤算著各種策略。

片刻之後,他緩緩開口:“兒臣以為,當斷絕其糧道,使洛陽不戰而降。”

他的聲音雖略顯稚嫩,卻透露出一種超乎年齡的堅定與果決。

劉禪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卻並未立即表態,而是反問道:“為何不直接攻城掠地,反而要選擇斷絕糧道這種耗時較長的策略呢?”

劉嗣被這一問,略微一愣,隨即回答道:“兒臣以為,戰爭之下,生靈塗炭,非聖王之道。若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勝利,減少百姓之苦,方為上策。”

劉禪聞言,輕輕搖了搖頭,眼神中既有欣慰也有失望。

欣慰的是,太子心中有著對百姓的深切關懷,這是作為一個明君所必備的品質;失望的是,太子畢竟歷練太少,所看到的還只是書本上的知識,對於戰爭的殘酷與複雜,還缺乏足夠的認識。

“那什麼是聖王之道呢?”劉禪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引導與啟發。

劉嗣聞言,沉吟片刻,隨後緩緩說道:“故兼者聖王之道也,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萬民衣食之所以足也。故君子莫若審兼而務行之,為人君必惠,為人臣必忠。此為聖王之道。”

他的聲音雖稚嫩,卻字字鏗鏘有力,彷彿是在向劉禪表明自己的志向與決心。

劉禪聽著太子的回答,心中卻並未完全滿意。

聖王之道並非僅僅停留在書本上的理論,而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與領悟的。

太子雖然引經據典,但顯然還未能真正理解聖王之道的真諦。

劉禪嘆了口氣,眼神中透露出幾分無奈與期許。

他緩緩站起身,走到太子身邊,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承乾啊,你所說的聖王之道,固然有理,但你也須知道,這世道複雜多變,非書本所能盡述。

你雖貴為太子,卻也不能只停留在書本之上,更需要深入基層,瞭解百姓疾苦,方能真正領悟聖王之道。

這也是朕為何要將你帶到前線的原因,只有親身經歷了,你才不會被人矇蔽,才能成長為真正的明君。”

劉禪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太子的期望與教誨,他的眼神中既有嚴厲也有慈愛,彷彿在告訴太子,成長的道路雖然艱難,但只要堅持不懈,終能成就一番偉業。

劉嗣聞言,神色肅然,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他深知,父皇的期望與教誨都是為了他好,為了讓他能夠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明君。

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不斷歷練,不辜負父皇的期望,也不負這天下百姓的期許。

劉禪看著太子堅定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欣慰。

雖然太子現在還年輕,但只要給他足夠的時間和歷練,他一定能夠成長為能夠引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異維度遊戲

最終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