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未敢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一十四章 佯攻真取,打通太原!,蜀漢,雨落未敢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神抖擻;步卒們邁著堅定的步伐,緊隨其後;民夫們則驅趕著滿載糧草的車輛,緩緩前行。
第一站,便是雀鼠谷。
這個谷地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是通往太原的必經之路。
南谷口叫做汾水關,當地人也稱其為靈石口。
關平早已派遣斥候,將此地的情報蒐集得差不多了。
雖然此地險峻,但駐守的兵卒並不多,只有千餘人。
然而,他並沒有因此掉以輕心,而是更加謹慎地制定了作戰計劃。
當大軍抵達雀鼠谷時,關平親自率軍衝鋒在前。
他揮舞著長劍,高聲吶喊,激勵著士兵們奮勇向前。
騎兵們如潮水般湧向谷口,馬蹄聲震耳欲聾,塵土飛揚。
聲勢浩大。
步卒們則緊隨其後,手持長矛、盾牌,越過騎兵,衝向谷口的魏軍營寨。
千餘守兵在突如其來的攻擊下,顯得驚慌失措。
他們雖然奮力抵禦,但在大軍壓境之下,很快便敗下陣來。
一些人四散而逃,一些人則跪地求饒。
關平並沒有為難他們,而是命令士兵們將他們俘虜,以待後續處理。
攻克雀鼠谷後,大軍稍作休整,便繼續向北進發。
接下來的目標,是河東通往晉陽盆地的最後一個關口——高壁嶺,也被稱為韓信嶺。
這個關口地勢更加險峻,是通往太原的最後一道屏障。
關平知道,此戰將更為艱難。
在前往高壁嶺的路上,關平不斷與將領們商討戰術,制定應對之策。
高壁嶺的守軍雖然不多,但地形優勢卻極為明顯。
此地山勢險峻,峭壁深澗,北倚綿山,南接霍嶽,東與靈空山對峙,西與秦王嶺相望,乃秦漢時期古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險要,扼南北交通之咽喉,歷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川陝通衢”之美譽。
公元前196年,北方陳豨反,與匈奴聯合進犯中原,劉邦率師親征。
呂后策劃在未央宮變將韓信謀殺,遣人帶韓信首級送往山西代縣晉見高祖,行至靈石城南高壁嶺逢高祖凱旋,遂令葬於嶺上,隨從軍士每人捧土一掬即堆成墓。
故而此地也叫做韓信嶺。
韓信嶺地勢險峻,可惜並無多少魏兵駐守。
間軍司訊息傳來,關中魏軍只有千餘,其餘兩千人,是幷州五部匈奴,這些人可不會跟著魏軍死守。
是故,只要打出了氣勢,傷亡到了一定程度,韓信嶺必下!
綜合各方面因素,關平決定採用分兵合擊的戰術,一部分兵力從正面進攻,吸引守軍的注意力;另一部分兵力則從側翼偷襲,打亂守軍的陣腳。
大軍在關平的帶領下,緩緩向韓信嶺進發。
沿途,關平不斷與將領們商討戰術細節,確保每個人都明確自己的任務。
戰爭的勝負往往取決於細節的處理,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當大軍抵達韓信嶺時,天空已經微微泛白,晨曦中的山嶺顯得更加巍峨壯觀。
關平站在高處,眺望著前方的關口,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豪情。
他轉身對身後的將領們說道:“今日一戰,關乎我軍能否順利進入晉陽盆地,大家務必全力以赴!”
“諾!”
將領們齊聲應和,聲音響徹山谷。
隨著一聲令下,關平親自率領主力部隊從正面發起進攻。
他身穿鐵甲,手持長劍,身先士卒,衝鋒陷陣。
長劍在空中劃過一道道寒光,每一次揮舞都伴隨著一陣破空之聲,讓人心生寒意。
士兵們在他的帶領下,奮勇向前,與守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他們吶喊著,揮舞著手中的兵器,與守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在正面戰場上,關平與守軍將領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兩人你來我往,劍光如電,每一次交鋒都讓人心驚膽戰。
關平憑藉著高超的劍術和過人的勇氣,逐漸佔據了上風。
他一邊與守軍將領纏鬥,一邊指揮著士兵們進攻,將守軍的防線一步步逼退。
與此同時,側翼的偷襲部隊也在關平的精心指揮下,悄然接近了守軍的營地。
他們穿著輕便的戰甲,手持短刀,身形矯健,如同幽靈一般穿梭在山林之間。
他們的目標是守軍的糧草和輜重,一旦得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