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未敢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四十六章 冀北防區,整飭四郡!,蜀漢,雨落未敢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邊隨甄像步入塢堡之內。
塢堡內部佈局精巧,既有宏偉的殿堂,也有精緻的園林,既有武庫馬場,也有書房畫室,儼然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世界。
早已有下人備好宴席,珍饈美味琳琅滿目,香氣撲鼻。
司馬懿與甄像分賓主落座,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氣氛漸漸融洽起來。
司馬懿放下酒杯,神色變得嚴肅起來:“伏波將軍,本將軍此來,實則是為了中山郡與博陵郡的防務大事。”
甄像聞言,心中一凜,他知道這一刻終究會到來。
他緩緩放下手中的筷子,目光深邃地望著司馬懿,等待著對方的下文。
司馬懿繼續說道:“如今漢軍勢大,意圖北伐,我大魏必須團結一切力量,共抗外敵。中山甄氏作為兩郡之望族,責任重大。本將軍希望甄氏能總領二郡防務,構築塢堡,與魏軍並肩作戰,抵禦漢軍。
同時,加快收攏百姓,使中山郡與博陵郡成為塢堡林立、堅不可摧之地,讓漢軍在外無給養可尋,難以立足。”
甄像聽後,沉默良久。
這既是榮耀,也是重擔。
總領二郡,意味著甄氏可以名正言順地兼併土地,收納人口,壯大宗族;但同樣,也意味著要承擔起抵抗漢軍主力的重任,稍有不慎,便可能家族覆滅,萬劫不復。
甄像的臉上閃過一抹複雜的神色,他抬頭望向司馬懿,眼中既有堅定,也有憂慮:“大將軍,甄氏自當為大魏效命,但此事關係重大,容我三思。”
司馬懿理解甄像的顧慮,他輕輕點頭,目光中充滿了信任與期待:“伏波將軍,本將軍深知此事不易,但你我皆知,國難當頭,匹夫有責。甄氏乃兩郡之柱石,唯有甄氏挺身而出,方能安定民心,共御外敵。”
甄像聞言,站起身來,拱手向司馬懿深深一揖:“大將軍,自為大魏效命,為將軍奔走!甄氏雖微,亦當竭盡全力,保我河山不失!”
司馬懿看著甄像那堅毅的神態,心中大石終於落地。
有了中山甄氏的支援,漢國想要拿下冀北,絕非易事。
他舉起酒杯,向甄像示意:“好!伏波將軍,讓我們共飲此杯,為我大魏的未來,為甄氏的輝煌,乾杯!”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甄氏塢堡的青石板上,給這座古老的建築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
司馬昭從塢堡中走出,眉頭緊鎖,臉上掛著一抹難以掩飾的擔憂。
他停下腳步,目光望向遠方,心中那份不安如同晨霧般繚繞不散。
“父親。”
司馬昭轉過身,對著正緩緩走出塢堡的司馬懿輕聲喚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
“校事府傳來的訊息,漢國竟將甄氏從長安帶到了廣陽行宮,其意圖明顯,乃是為了謀劃策反中山甄氏。如今他們已經開始與中山甄氏暗中聯絡,我們如此輕易地將二郡防務交給甄像,是否太過冒險了?”
司馬懿聞言,腳步未停,只是微微側頭,目光深邃地看向司馬昭,臉上浮現出一抹複雜的神色。
他身穿一襲暗色長袍,身形挺拔,雖早已經是不惑之年,但那股不怒自威的氣勢依舊讓人心生敬畏。
片刻的沉默後,司馬懿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昭兒,漢國皇帝身邊佳麗無數,甄氏不過是其中之一,又能掀起多大的風浪?即便她誕下皇子,那皇八子又怎能確保成為大漢天子?做兄弟皇帝的外戚,還是做叔父皇帝的外戚,他們心中自有權衡,不會輕易站錯隊。”
司馬懿邊說邊緩步前行。
片刻後。
他停下腳步,轉身面向司馬昭,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去擔心甄氏會如何,而是要確保將冀北四郡的百姓和土地平穩地分配給各世家,這個過程不能有任何亂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穩固根基,抵禦外敵。至於漢國,他們現在自顧不暇,不會輕易來襲擾我們。”
司馬昭聽著父親的話,心中的憂慮似乎減輕了幾分,但眉宇間依舊殘留著些許不安。
他深知,政治鬥爭的複雜與殘酷遠超想象,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影響家族的興衰乃至國家的命運。
他低下頭,沉思片刻,然後抬頭看向司馬懿,語氣堅定:“父親,我明白了。我會加強情報收集,確保我們能夠及時掌握漢國的動向,同時也會密切關注中山甄氏的舉動,以防萬一。”
司馬懿滿意地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欣慰。
他拍了拍司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