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未敢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三十八章 龍興之地,天子之威!,蜀漢,雨落未敢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悔過自己的選擇。
他公孫淵,豈能為奴為婢?
公孫淵佔據幽州的日子,如同冬日裡的薄冰,短暫且岌岌可危。
他的統治如同暗夜中的燭火,搖曳生姿卻終歸熄滅。
劉禪沒有絲毫的猶豫與憐憫。
他下令,即刻將公孫淵囚送至東市,執行斬首之刑,以此昭告天下,叛逆者終無好下場。
東市的刑場上,寒風凜冽,圍觀的人群靜默無聲,只聽得見公孫淵沉重的呼吸和刀鋒出鞘的鋒利聲響。
那一刻,時間彷彿凝固,直到刀光一閃,公孫淵的生命便如落葉般凋零,他的故事也隨之埋入了歷史的塵埃。
隨著公孫淵的死亡,幽州這片土地終於徹底回到了漢軍的懷抱,結束了短暫的分裂與動盪。
劉禪深知,要真正穩固幽州,光靠武力遠遠不夠,還需贏得民心。
他親率文武百官,踏入薊縣,開始了他的安撫之旅。
薊縣城內,百姓們夾道相迎,他們的臉上既有對未來的期許,也有對過往戰亂的恐懼。
為了緩解百姓的飢餓之苦,劉禪下令開倉放糧,一時間,薊縣的糧倉前人頭攢動,糧食如流水般湧入千家萬戶,溫暖了無數顆顫抖的心。
同時,劉禪還特意接見了當地計程車族豪強,以禮相待,傾聽他們的意見與建議,展現出一位明君應有的胸襟與氣度。
要穩定幽州,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建設這片土地。
畢竟,過個一兩年,南下滅魏,還需要依仗幽州的後勤。
在廣陽郡的局勢逐漸平穩之後,劉禪決定繼續南下,前往涿郡。
涿郡,這個對於大漢來說意義非凡的地方,這是先帝劉備的龍興之地。
抵達涿郡的那天,天空湛藍,陽光明媚。
劉禪在涿縣大堂中召開了盛大的集會,邀請涿郡劉氏之人前來赴會。
大堂內,燭火輝煌,氣氛莊重而熱烈。
劉禪端坐在高堂之上,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他的眼神中既有威嚴,又不乏親和力。
他開口講話,聲音渾厚而富有感染力:“涿郡,乃我大漢之龍興之地,先帝便出自此地。今日,朕站在這裡,不僅是為了緬懷過去,更是為了展望未來。我欲使幽州成為我大漢的堅固後盾,來年滅魏,便自幽州,諸位皆我大漢皇劉血脈,可願助我一臂之力?”
此言一出,堂下眾人紛紛響應,有的激動得熱淚盈眶,有的則跪倒在地,表示願為大漢效力。
劉禪見狀,心中大慰。
接下來,劉禪開始遴選有才能者,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只要是有真才實學,他都毫不吝嗇地賜予官職爵位,以此激勵更多人為大漢的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時,他還大肆招收講武堂學生,培養未來的軍事人才,既是為了加強國防,也是為了安定民心,讓人們看到希望,相信未來。
與熱鬧的幽州不同。
千里之外的洛陽。
時間已經到了秋季。
天命六年九月,秋風帶著幾分涼意,捲起了洛陽城中的落葉,它們如同無根的浮萍,在空曠的宮殿間飄蕩。
公孫淵的敗亡如同這季節的更迭,不可逆轉,大漢天子劉禪親率大軍抵達涿郡的訊息,如同長了翅膀的鳥兒,迅速飛遍了魏國的每一個角落,最終落入了洛陽皇宮那深邃的太極殿中。
太極殿內,魏國皇帝曹叡端坐在龍椅之上,他的面容在昏黃的燭光下顯得格外凝重。
窗外,秋風蕭瑟,落葉飄飛,彷彿預示著即將到來的嚴冬和未知的命運。
曹叡的眼神在閃爍,那是一種混合了恐懼與慌亂的複雜情緒。
他的手指不自覺地敲打著扶手,發出“咚咚”的聲響,在這寂靜的殿堂中顯得格外刺耳。
然而,作為一國之君,曹叡很快便收斂了情緒,恢復了往日的鎮定。
此刻的慌亂無濟於事,唯有冷靜分析,才能找到破局之策。
劉禪的到來,無疑給魏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冀州沒有山川之險可依,比起從弘農郡打入洛陽,漢軍從這裡南下無疑更為迅速。
更何況,漢國如今擁有了強大的騎兵,其機動性和戰鬥力都令人膽寒。
曹叡的目光穿過窗欞,望向遠方,他的心中充滿了憂慮。
下一場大戰,很可能是關乎魏國存亡的決戰。
,則魏國國運猶存;敗,則魏國恐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