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未敢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七十二章 漢帝將死,大魏當興!,蜀漢,雨落未敢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捲起共縣城頭斑駁的塵土,也吹散了連日來緊繃在司馬懿心頭的那股壓抑。
自被漢軍緊追不捨,一路逃至此地,他終得片刻喘息。
然而,這短暫的安寧並未讓他有絲毫的放鬆,相反,他的眼神更加銳利,眉頭緊鎖,彷彿能穿透秋風,直視那遙遠的朝歌城。
共縣雖小,卻地處要衝,是連線魏、漢兩地的咽喉之地。
司馬懿站在城牆上,望著遠處連綿不絕的山巒,心中五味雜陳。
他深知,此刻的平靜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大漢的動向,將直接決定魏國的未來。
正當他沉浸在深思之中,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了他的思緒。
一名身著黑衣,面容冷峻的校事府密探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他的身旁,雙手呈上一封密信。
司馬懿拆開一看,臉色驟變。
信中所述,大漢皇帝在一次突如其來的刺殺中遭遇火藥轟炸,雖傳聞中旨宣稱皇帝無恙,但字裡行間透露出的資訊卻讓人心生疑慮。
“怎麼可能?”司馬懿低聲自語,眼中閃過一絲難以置信。
他精心佈置的後手,本應在這場混亂中起到關鍵作用,為何會突然失效?
難道真的是天命難違,大魏氣數已盡?
司馬師見狀,快步上前,輕聲問道:“父親,信中可有其他訊息?”
密探聞言,壓低聲音繼續彙報:“據聞,大漢皇帝已下令,召皇長子劉嗣前來鄴城。”
司馬師聞言,眼中閃過一抹精光,他迅速分析著這條資訊的含義:“父親,此中必有蹊蹺。若非劉公嗣傷勢嚴重,難以主持大局,漢國怎會如此急迫地召皇長子前來?”
司馬懿聞言,眼神閃爍,似乎在瞬間捕捉到了什麼。
他轉頭看向密探,聲音低沉而有力:“漢軍軍勢如何?可有繼續追擊?”
密探搖了搖頭,回答道:“漢軍並未繼續追擊,似乎是在全力穩固新佔領的地盤,消化戰果。”
司馬懿聽後,沉默片刻,隨後緩緩轉身,目光深邃地望向遠方。
此時,司馬昭也走了過來,他年輕的臉龐上帶著幾分急切:“父親,漢國皇帝若真的危在旦夕,這正是我等大展宏圖,建立不世之功的絕佳時機!”
司馬懿沒有立即回應,而是閉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氣。
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權力更迭,更是一場關乎魏國未來的生死存亡之戰。
他必須謹慎,必須確保每一步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片刻之後,司馬懿睜開眼睛,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他看向兩個兒子,聲音沉穩而有力:“漢國皇帝的情況尚未明朗,但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師兒,你即刻前往汲縣,密切關注漢國的動向;司馬昭,你負責整頓兵馬,隨時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變故。”
說完,司馬懿又轉向密探:“你繼續潛伏,密切監視漢軍的動向,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即彙報。”
三人領命而去,只留下司馬懿一人站在城牆上,望著遠方漸漸模糊的山影。
他的身影在秋風中顯得格外孤獨,但那雙眼睛卻透露出無比的堅定和決心。
接下來的日子裡,司馬懿彷彿變成了一臺不知疲倦的機器,日夜操勞,既要關注前線的戰況,又要處理軍中的事物。
他的臉上逐漸佈滿了歲月的痕跡,但那雙眼睛卻依舊明亮如炬,透露出不屈的意志。
與此同時,司馬師在汲縣的情報也源源不斷地傳來。
大漢皇帝的情況似乎並不樂觀,雖然中旨依舊宣稱皇帝無恙,但漢營中的氣氛卻越來越緊張。
皇長子劉嗣已經在啟辰的路上了,更是讓局勢變得撲朔迷離。
司馬懿根據這些情報,不斷調整著戰略部署。
秋風如刀,割裂著遼闊的中原大地,也割裂著司馬懿內心深處的猶豫與決斷。
共縣城頭,旗幡獵獵作響,似乎也在訴說著即將到來的風暴。
隨著一封封密信的接連送達,漢國皇帝重傷難愈的訊息如同野火燎原,迅速在魏軍將士中傳開,人心浮動,戰意盎然。
司馬懿站在城牆上,目光深邃,彷彿能穿透層層迷霧,直視那遙遠的漢軍營帳。
他的面容嚴峻,鬍鬚在秋風中輕輕搖曳,每一根都似乎承載著沉重的思考。
漢軍人心惶惶,這無疑是攻漢的絕佳時機,但若貿然出擊,萬一落入劉公嗣的算計之中,後果不堪設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