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未敢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下大勢,歸魏歸漢?,蜀漢,雨落未敢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軍自遼東南下,這一訊息起初在幽州各地並未引起太大的波瀾。

然而,隨著戰事的推進,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捷報如同春風一般,迅速吹遍了幽州的每一個角落。

首當其衝的,便是漢軍大敗禿髮壽闐所率領的鮮卑大軍的訊息。

禿髮壽闐,這位在草原上聲名顯赫的鮮卑大汗,曾以其勇猛善戰而令敵人聞風喪膽。

但在面對漢軍的凌厲攻勢時,他卻顯得力不從心,最終落得個慘敗的下場。

據聞,那一戰打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漢軍將士們如同下山猛虎,銳不可當。

他們手持長矛,身披鎧甲,衝鋒陷陣,所向披靡。

而禿髮壽闐的鮮卑大軍,則如同待宰的羔羊,被漢軍殺得潰不成軍,四處逃竄。

這場勝利,不僅彰顯了漢軍的強大實力,更極大地鼓舞了幽州各地的民心。

人們紛紛議論,稱漢軍為“天兵天將”,是拯救他們於水火之中的英雄。

而緊接著傳來的,便是公孫淵狼狽奔逃的訊息。

這位曾一度在幽州呼風喚雨的梟雄,如今卻如同喪家之犬,四處逃竄,企圖躲避漢軍的追擊。

他的狼狽模樣,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柄。

公孫淵的敗逃,無疑給幽州各地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人們原本以為,他能夠憑藉手中的兵力和地盤,與漢軍一較高下。

然而,事實卻證明,他根本就不是漢軍的對手。

他的敗逃,不僅意味著他個人的覆滅,更意味著幽州即將迎來一個新的時代。

隨著這些訊息的傳遍,幽州各地計程車族百姓開始紛紛行動起來。

他們有的投效漢國,有的則靜待時機,準備迎接新的統治者。

而公孫淵的勢力範圍,也在不斷地縮小,他的末日已經指日可待。

在這場歷史的鉅變中,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未來而奔波。

有的希望能夠在新的統治者手下謀得一席之地,有的則希望能夠保住自己的家族和財產。

而無論如何,他們都明白,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而他們將不得不面對這個時代的挑戰和機遇。

在漢軍這邊,趙雲並沒有得意揚揚,自大自滿。

趙雲深知,勝利雖已取得,但穩固疆土,安撫民心,才是更為艱鉅的任務。

於是,他決定吸取之前在青州因忽視當地士族利益而遭遇的教訓,轉而採取懷柔政策。

趙雲換上便裝,只帶了幾名親隨,悄然踏入了幽州腹地。

他首先來到了漁陽,這裡是幽州的重鎮,士族勢力盤根錯節。

漁陽城內,古色古香的宅邸錯落有致,趙雲一行人步行於石板路上,引來不少好奇的目光。

他們首先拜訪了漁陽大族李氏的族長李淵。

李淵年近六旬,鬚髮皆白,但眼神銳利,透著一股不容小覷的威嚴。

見到趙雲,他雖表面客氣,但眉宇間難掩戒備之色。

“趙將軍大駕光臨,李某有失遠迎,還望恕罪。”李淵拱手行禮,言辭間卻透著幾分疏離。

趙雲微笑還禮,態度誠懇:“李老言重了,趙雲此來,非為征戰,乃是求和。漢國欲與幽州士族共謀發展,望李老能助我一臂之力。”

說罷,趙雲從袖中取出一封密信,上面詳細列出了漢國對投誠士族的承諾,包括保護其田產、商路,以及在漢國講武堂中為其子弟保留名額,以培養未來之才。

李淵接過信,仔細閱讀,眉頭漸漸舒展,眼中閃過一絲訝異與動容。

“趙將軍此言當真?”李淵的語氣中多了幾分認真。

趙雲正色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漢國承諾之事,必當兌現。”

李淵沉默片刻,終於點頭:“好,李某願為漢國效力,但願趙將軍能信守承諾,保我漁陽安寧。”

隨著李淵的歸順,漁陽城內其他士族也紛紛響應,趙雲又相繼走訪了右北平、遼西等郡,每到一處,他都親自與士族首領會談,以誠相待,許以重利,同時強調漢國對於維護地方穩定的決心。

在他的努力下,這些地區逐漸安定下來,尊漢國為正統,百姓們也開始對新的統治者抱有希望。

遠在數百里之外。

涿郡。

寒冬之日,天空彷彿被厚重的鉛雲壓低,雪花紛紛揚揚,如同無數細小的冰刃,無情地切割著空氣,也切割著大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異維度遊戲

最終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