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未敢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過之爭,權位攻殺!,蜀漢,雨落未敢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片刻的沉吟後,他深吸一口氣,恢復了往日的冷靜與果敢,心中已有了決斷。

他轉身面向廳內眾將,聲音堅定而有力:“洛陽方面,速派快馬求援,務必讓援軍知曉此間緊迫!其餘人等,隨我即刻上城樓,準備守城!”

此時的淮水上游,景象確實如親衛所言,一片旌旗招展,漢軍的舟船數不勝數。

船帆的顏色深淺不一,卻都統一地繡著顯眼的“漢”字,它們在晨光中熠熠生輝,宛如一片移動的鋼鐵森林,緩緩逼近。

船身形態各異,有長而窄的戰船,便於快速穿梭;有寬大而穩重的運輸船,滿載著士兵與物資。

這些舟船宛如一條條巨龍,正悄無聲息地向張遼的堡寨逼近,帶來一股不可小覷的壓迫感。

對岸,漢軍的工程部隊正緊張地忙碌著,他們動作迅速而有序,陽光照耀下,浮橋彷彿一條金色的紐帶,連線著兩岸,也預示著戰爭的橋樑即將架起。

張遼站在城樓上,目光如炬,眺望著那片繁忙的景象,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

“將軍,我們是否應該先發制人,出擊破壞他們的浮橋?”一旁的副將提議道,眼中閃爍著戰鬥的火花。

張遼沉吟片刻,搖了搖頭:“不可輕舉妄動。漢軍既然敢如此明目張膽,必定有所準備。我們需以逸待勞,利用城牆之利,堅守待援。”

主要還是兵力不夠。

而且破壞浮橋?

你離了堡寨之後,回不回得來,還是一回事!

不過一日光景,漢軍便展現出了驚人的速度與效率。他們利用小巧靈活的舟船、簡易卻堅固的木筏,以及串聯起這一切的鐵鎖連環,彷彿是在水面上編織一張巨大的網。

這些看似簡陋的構造,在漢軍士兵們默契的配合下,竟逐漸構築成了一座浮橋。

浮橋的長度驚人,橫跨寬闊的河面,宛如一條巨龍蜿蜒而至,其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

張遼站在南岸的高地上,目光如炬,緊盯著這突如其來的變化。

這座浮橋對於漢軍來說,意味著戰略上的巨大優勢。

於是,他迅速做出決定,派遣一支小股部隊,攜帶火箭,試圖遠端攻擊,破壞漢軍的浮橋建造計劃。

然而,火箭在空中劃過一道道熾熱的軌跡,卻大多隻是落在了浮橋的邊緣,或是被漢軍及時用盾牌和溼布遮擋,效果甚微。

張遼見狀,眉頭緊鎖,深知繼續這樣的攻擊只是徒勞,無奈之下,只能命令部隊停止射擊,儲存實力。

次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照耀在河面上時,那座浮橋已經完全修築好了,它穩固而堅實,彷彿成為了漢軍不可動搖的橋頭堡。

不遠處,漢軍的戰船也開始遊弋,它們或大或小,船身漆成深黑色,船帆上繡著鮮紅的“漢”字,在晨光中顯得格外醒目。

這些戰船不時地在河面上穿梭,既是對浮橋的守護,也是對北岸的支援,它們的存在,讓張遼的防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北岸,越來越多的漢軍士兵開始登陸。他們身著統一的鎧甲,手持長矛與刀劍,步伐整齊劃一,宛如潮水般湧來。

登陸後,漢軍並未急於進攻,而是迅速列陣,盾牌兵在前,長矛兵在後,弓箭手則分佈在兩側,陣形嚴整,氣勢恢宏。

這樣的陣勢,顯然是為了接下來的攻城戰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張遼見狀,心中沉重。

這座浮橋並非僅僅為了運輸士兵,更重要的是為了輸送那些笨重卻威力巨大的攻城器具。

果不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漢軍開始透過浮橋,緩緩推送著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武器:高大的攻城塔、沉重的撞城錘、以及能夠發射巨石和火焰的機關。每一件攻城器具的出現,都讓張遼的防線多了幾分沉重。

終於,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戰鼓聲響起,漢軍開始了他們的攻城行動。

攻城塔緩緩向前,如同一座移動的堡壘,為士兵們提供了接近城牆的平臺;撞城錘則在一次次的重擊下,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試圖撼動堅固的城門;而那些機關,則不時地發射出巨石和火焰,對城牆上的守軍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張遼的部隊雖然英勇,但在漢軍如此猛烈的攻勢下,也漸漸顯得有些吃力。

箭雨如注,不斷有士兵倒下,但更多的人站了出來,用血肉之軀守護著這片土地。

張遼親自上陣,手持長槍,身先士卒,他的身影在硝煙與火光中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異維度遊戲

最終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