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未敢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一十一章 防微杜漸,以身為局!,蜀漢,雨落未敢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真是會給那些江東鼠輩給陰了,連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我已經將令信送至建業吳國太子府,三日後,將軍率部乘舟船入吳即可。”
文聘點了點頭。
“那我大漢主力,是要去攻魏,還是按兵不動?”
于禁面色嚴肅,在一邊說道:“武陵蠻王沙摩柯率所部蠻軍,由西陵走安豐,攻陽泉直逼壽春,當然,這只是佯攻而已,若是吳國是真心實意願意借道於我大漢,方才會全軍出擊,否則的話,江夏郡的主力,便會直驅建業,伐魏變成伐吳。”
馬良臉上綴著笑容,在一邊解釋道:“曹休總領魏國南部軍師,我們要等汝南戰事起來,吸引大部魏軍前去,再去攻伐壽春,本來就是要等到時機的。”
“末將明白了。”
說到此處,文聘也明白了大局勢。
“將軍前去吳國,一路帶著運糧舟船,若是孫權能夠頂得住此間誘惑,倒也可信,另外,將軍身上還有另外一個任務。”
另外一個任務?
文聘愣了一下。
“軍師請說。”
“也沒有什麼,只是間軍司的一些小事罷了。”
既然要深入吳國,不趁此機會佈下棋子,那不是浪費了嗎?
大江兩畔,曾經蔥鬱的樹木披上了歲月的痕跡,枯黃的枝葉在寒風中搖曳,落葉隨風起舞,輕輕覆蓋在冰冷的土地上,宛如大地的一床金黃棉被。
隨著季節的更迭,江中的水量漸漸變小,寬闊的江面此刻更顯深邃。江水悠悠流淌,聲音低沉而緩慢。
水面上,偶爾漂浮著幾片落葉,隨著水波輕輕盪漾,它們似乎在訴說著冬日的寂寥與寧靜。
突然,天空飄起了大雪。
雪花紛紛揚揚,宛如無數潔白的精靈在空中翩翩起舞。悄無聲息地降落在江面上,將江水裝點得如同銀色的綢緞,閃爍著迷人的光澤。
雪花落在枯樹枝上,給這靜謐的冬日世界增添了幾分生動與靈氣。
江道之上,舟船依舊行駛不休。
舟船穿梭在風雪之中,船帆在風中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伴隨著江水的潺潺聲。
船上的人們或忙碌地操舵,或靜靜地欣賞這難得的冬日江景,他們的身影在雪花的映襯下,顯得愈發堅定而有力。
帶兵入敵境,通行了好幾個吳國江寨,文聘感慨頗深。
“我見那吳國軍卒,對我大漢頗多怨恨,恐怕這個借道吳國,須得小心謹慎。”
在文聘身邊,副將在一邊點頭說道:“我大漢抄掠吳國,已有數年,因我大漢伐吳,導致去歲吳國糧荒,這些兵卒怨恨,也是有原因的。”
吳國百姓對於漢國,亦是有怨氣,但怨氣沒有吳國軍卒那麼大。
至於原因,那也很簡單。
軍人畢竟還是比較好洗腦的。
而吳國刺奸屯在三國之中,遠不如漢國的間軍司,魏國的校事府,對於輿論的掌控程度極低。
在吳國境內,間軍司掀起輿情的能力,恐怕還要強過吳國的刺奸屯。
沒辦法掀動輿情,那些百姓自然不會將怨恨轉移到漢國身上。
許多愚昧的百姓,還以為是天時不好,官府徵糧太多,根本沒有聯想到漢國身上去。
冬日江道水量雖然比不上夏日,但長江基本上是沒有枯水期的,也不會有冰凍期,沿江而下,速度飛快,很快便到了濡須口。
此地在建安十七年的時候,曾發生過一場大戰。
曹操起軍四十萬欲報赤壁之仇,無功而返,濡須口之戰就發生在此地。
“這便是濡須塢?倒真是江上的雄城。”
濡須塢,吳軍於濡須水口所築之塢,稱得上的易守難攻。
“原以為傳聞中是假的,但在這濡須口上,當真有一艘大船沉在其中。”
副將驚疑的指了指離濡須塢不遠的沉船。
冬日長江水量小,沉船也就顯露出來了。
“這是什麼傳聞?”
副將緩緩將傳聞說給文聘聽:
傳聞濡須口有一條大船,船身沉沒在水中,水小的時候,它就露出來了。老人們說:“這是曹操的船。”
曾經有一個漁夫,夜裡停宿在它的旁邊,把自己的船縛在這條大船上,只聽見那船上傳來吹奏竽笛、彈撥絲絃以及歌唱的聲音,又有非同尋常的香氣飄來。
漁夫剛入睡,便夢見有人驅趕他說:“別靠近官家的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