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良心的刺痛
老薑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章 良心的刺痛,宋代魂變:齊凌之抉擇,老薑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凌本來就不是一個胸懷壯志的人,在他的有生之年,大宋也不需要他來抵抗女真,避免靖康之恥。
所以,在他看來,快樂地享受生活,享受美食,美景和美人,才是穿越而來最重要的事情。
至於其他瑣事,自然有呂蒙正,寇準,范仲淹等人去操心,他沒必要浪費精力!儘管他來自二十一世紀,政治智慧未必能比得上那些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賢相良臣!
金牛寨離延水河不遠。
一邊任由馬兒自由行走,一邊思考著心事,轉眼間,齊凌就在四名鄉勇的陪同下,回到了他在金牛寨巡檢所的正堂,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
雖然比不上定安縣縣衙那麼高大宏偉,但金牛寨巡檢所的衙門依然是方圓百里內數一數二的“豪華建築”。
房屋前後共有五進,左右跨院各佔地兩畝,正堂門前的空地寬闊,寬度足足有三十米,長度達六十米。
空地鋪設的是附近山上的凌石板,平整且光滑。兩側排列著兩排同樣的石柱,供來往公務的人拴馬。正對著巡檢所正堂大門,有一面七八米寬的照壁,由土磚堆砌而成,表面塗有防水的白灰,頂部覆蓋著木質斜頂。當官府有重要公告或朝廷有重大事項需告知民眾時,照壁就充當佈告欄的角色。平時,它則是區分官府辦公區和集市區域的標誌,防止人們隨意闖入或停放運輸貨物的馬車、驢車。
今天是農曆四月十五,正是約定俗成的趕集日。因此,照壁以南的街道兩旁,各類貨攤和貨車排成長龍,長達一百多米。商販和買家擠在攤位前,討價還價的聲音此起彼伏,像沸騰的開水。不過,更多的人並不專注於交易,他們繞過照壁,聚集在巡檢所正堂門口,期待即將上演的“好戲”。
邊境偏遠地區,娛樂活動匱乏。春播結束後,人們有了充裕的時間。對於當地人來說,觀看新任巡檢審理案件是一種難得的樂趣,比看粗漢打架或在家生兒育女更有吸引力。
“巡檢回來了,巡檢回來了!”
“畢竟是汴梁城長大的,看著就俊俏!”
“什麼汴梁的,巡檢可是西北齊家出身,正宗的西北漢子……”
不只是閒來無事的男子對看熱鬧充滿熱情。邊境地區的女子也巾幗不讓鬚眉,趕集之餘,她們也紛紛靠近正堂門口,想要一睹巡檢的風采。畢竟,稀有的事物總是珍貴的。習慣了家鄉男子粗糙的面板和滿臉鬍鬚,再看齊凌那同樣古銅色卻光滑如綢的肌膚,總讓人眼前一亮。而齊凌骨子裡透露出的書卷氣息,更有一種難以言表的魅力,讓許多已婚婦女和未婚少女暗自想象,是否應該讓自己的丈夫或情人也去讀幾本書,給閨房生活增添些不同色彩。
如果齊凌只是來自汴梁的太學生,那麼人群中的熱烈目光足以讓他手足無措。但如今的他是二十一世紀的老油條齊凌,這些目光對他來說微不足道。因此,面對鄉親們的評價,齊凌毫不緊張。他從容地跳下馬,擺出他認為最瀟灑的姿勢,將韁繩交給身旁的鄉勇,然後快步走上臺階,穿過正門,來到桌案後,拿起鎮尺輕拍桌面,“啪!”
“巡檢升堂處理公務,無關人員迴避!”立刻有值勤的衙役大聲呼喊。
雖然沒有電視劇裡縣令審案時的那份威嚴壯觀,但也足以讓四周瞬間安靜下來。
與二十一世紀的城市居民習慣於透過法院解決各種紛爭不同,如今的大宋,願意打官司的人少得可憐,就像鳳毛麟角一般。
普通的鄰里矛盾,財產爭執,找族長或村裡德高望重的長老就能解決。
只有涉及到人命案或是族長和長老們無法處理的案件,才會驚動官府。
而官府處理案件,也不會像電視劇中那樣,芝麻綠豆大的事情都要知縣親自出面。
通常縣尉、主簿和巡檢就能解決大部分案件。
只有在發生兇殺、謀反、忤逆不孝等重大案件,或是雙方當事人都是縣裡有名望計程車紳時,才需要縣令介入。
而在縣令接手案件前,他的幕僚和各房書吏早已將案件梳理得差不多,他自己往往只是走過場而已。
因此,齊凌今天要處理的公務,只有侯家村的侯張氏控告周家堡的周癩子偷牛一案,這是他的專長。
片刻,兩名鄉勇將原告帶到了大堂之上。
還沒等齊凌開口詢問,侯張氏已經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哭得地動山搖。
“請巡檢為小婦人主持公道啊,我家上有老下有小,全靠一頭老牛維持生計。
它是我們家的頂樑柱,現在被人偷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