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_smile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3章 滾燈舞,皇上別誤會,U_smile,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9.編織圖案。參照古畫樣式,在滾燈外面再加一個更大的圓,形成雙層外圈,使滾燈在轉動時更穩定也更美觀。使用五角星竹編法將竹篾固定,使得無論滾燈如何轉動,始終能看到特定的圖案一面。

聽後安國王子忍不住發出讚歎:“妙啊,如此精細的製作,公主恐怕費了不少功夫吧。”

“王子過獎了,並非本公主一人的功勞,還要多虧瑤妃娘娘的指導與幫忙,才能讓滾燈順利完成。”說罷還不忘向已回到座位上的池念瑤點頭致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安國王子點頭笑道:“原來是經過兩位美人的巧手共同完成。本王子實在佩服,請公主繼續。”

“滾燈舞起初用於驅魔祈福,後來慢慢為人所熟知,現在成為節慶、燈會、廟會、祭祀等場合的一種民間舞蹈,寓意祈求人畜平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表達對豐收和幸福的期盼。”

“至於滾燈的由來,還是由瑤妃娘娘來為大家解惑更清楚明瞭,”長公主看向池念瑤,伸手做邀請狀,“瑤妃娘娘,請。”

池念瑤站起身對所有人躬身致意:“滾燈舞是一種坊間民俗,本宮有幸在一座稱為海鹽的城市見過一次,就被深深地吸引,於是滿懷好奇地向他們打聽了解。據悉,滾燈的由來是這座城市從很久以前一直流傳下來的坊間傳說,一共有五種。”

第一種與修築海塘有關。

某一港灣的洶湧大潮和連年肆虐的颱風給沿海居民帶來了災難,為抵禦風暴大潮,必須用堤壩築海塘。

為了使海堤穩定堅固,修海塘的民工用海鹽出產的毛竹作為材料,編紮成一個個圓形竹籠,竹籠內填滿石塊,投入水中,用以擋住肆虐的海潮,穩定壩體。

據《海鹽縣誌》載:始創用竹籠裝石築塘,並用木樁護灘,稱竹籠木樁塘。工餘、民工們把編紮好的圓形竹籠當成玩具,玩耍舞弄,之後發展成舞滾燈的雜耍表演。

第二種與抗擊倭寇、海盜、土匪有關。

海鹽歷來經濟發達,有通商口岸澉浦港。據《海鹽縣誌》記載,海上倭寇海盜屢屢侵犯沿海一帶搶劫財物,殺掠居民,激起了海鹽軍民的反抗。

曾有抗倭英雄在海鹽招募兵士,統兵守禦澉浦,屢戰屢捷,殺敵百餘。抗倭寇保安寧的優良傳統,造就了海鹽人尚武的習俗,常把舞滾燈作為健身習武的一種方法。

在民間有搶滾燈競技比武的習俗,能奪到黑心燈的村坊被認為武藝高深,具有強大的實力,連海盜也不敢貿然侵犯。所以滾燈也被稱為“英雄燈”。

第三種與廟會、燈會有關。

海鹽盛行廟會,也叫“賽會”,是迎神獻祭,驅鬼逐疫,祈福免災,娛神賽會的民俗活動。

縣境內各寺廟皆有神佛誕辰形成的廟會,有以一鎮為中心的,也有數村合辦的,會期二到三天,屆時香客雲集,廟臺上演出神戲。

澉浦城隍出巡,由來已列長達一里餘。賽會期間,城隍廟日夜演戲。祭祀活動後期要舉辦燈會,海鹽地區此習俗以澉浦為甚。

澉浦的燈會俗稱出燈,所注目的有滾燈表演時,有的邊迎燈邊表演武術,有的在廣場上拉開場子表演,也有高舉大旗以舞滾燈作為迎燈隊伍的先鋒。

澉浦的賽會規模盛大,延續時間達五天之久。滾燈表演成為燈會上受歡迎的節目,一是娛神,祈求保一方平安。二是娛人,辛苦勞作了一年的人們,便有了過節一樣的愉快心情。

於是,舞滾燈就成了人們當時的一種娛樂活動。

第四種與民間紀念有關。

海鹽瀕海,海患不斷,大潮經常沖毀堤壩,淹沒良田,沿海居民深受潮害。相傳海患是海中孽龍作怪,二郎神掌管水利之神,他手執寶珠為百姓降服了製造海患的孽龍,保沿海一帶安寧。

所以二郎神和手中的寶珠,演化為祭祀儀式上的“二郎神舞滾燈”舞蹈。海鹽人民為了紀念二郎神而建成“二郎廟”,專伺為民除害的天神楊戩。

第五種與滾燈傳人有關。

滾燈傳人曾告訴自己的弟子:有一年元宵節,少年意氣的自己和夥伴們酒醉後打鬧花燈,以至誤殺當朝小皇子,驚嚇當朝天子,因此遭到滿門抄斬的厄運。

傳說當時的那種花燈外面沒有框架圍護,明火容易四處飛逸,難免惹是生非,經過逐年改良,逐漸有了看到的這種刃大圓竹球擁住內部小花燈的滾燈,既美觀又安全。

喜歡皇上別誤會請大家收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盛情難卻

笑君顏

蜜色沉淪

金樽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