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德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6章 尊嚴的底線,盜墓:下九流,三四德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他們登上平臺時,天已破曉。
陳教授得知沉船葬被發現的訊息,興奮得難以自制。
\"真是太好了,那塊石頭也被平安交接到位了,現在我們可以安心進入那個墓葬了!\"
胖子隨意拉了個隊員問了幾句,得知考古隊並沒有參與到石頭的交接過程中。
吳邪聽完之後,心中不由得一緊。
他意識到張天師之前的推測沒錯,確實有人在背後搗鬼。
\"如果我們帶走了那塊石頭,會不會引起什麼麻煩啊?\"
張天師揮揮手,安慰道:\"不用擔心,那人估計正希望石頭落在我們手上呢。\"
\"既如此,我們也不能辜負人家的好意。帶著這塊石頭進入汪藏海的沉船葬,贏面肯定在我們這邊。就算已經有人先進去了,也不是什麼大事。\"
胖子聽了這話,立刻得意洋洋地笑了起來,嬉皮笑臉地說:\"那張天師,你把石頭給我吧!我帶著這石頭下海,不管是鯊魚還是蛤蟆精,都不是我的對手!\"
胖子也就是隨口一提,哪知張天師毫不猶豫地把手伸進口袋,真的將石頭拋給了他。
吳邪看著胖子高興得嘴角都要裂到耳朵後面,忍不住提醒道:\"你可要小心點兒,別迷信那個不輸石,畢竟這玩意兒只是個外力輔助。光靠它是不行的,萬一出了什麼事,你還不知道是怎麼栽的呢。\"
胖子連連點頭,滿不在乎地回應:\"得了,沈萬三、朱元璋他們都用過的東西,還能有什麼問題?你就瞧好吧,胖爺我要在海里大展身手啦!\"
探險小隊跳入水中不久,便看到了張天師所說的海底的巨大陰影——那是四十多塊大小一致的巨大石碇,上面的雕刻已經模糊不清。
但從形狀上看,明顯屬於古代船隻的一部分。更令他們驚訝的是,一艘船需要用四十隻錨來固定,那麼這艘沉船得多大啊?簡直比他們之前看到過的明代大寶船還要龐大!
有了這一重大發現,就可以確信附近存在著一艘巨大的沉船。儘管夏國考古學界尚未發掘出完整的沉船葬,
但他們憑藉常識也能推斷,要在海底建造這樣一座墓葬,絕非一般財力所能及。使用這麼大的船隻作為墓葬,才符合墓主人的身份。
幾人在向外界報告了這一訊息後,由胖子去調查石頭交接的事宜。陳教授在得知有所進展後,便不再等待,開始組織眾人準備潛水裝備,準備再次下水。
當天下午,張天師上臺講述時,考古隊已經第二次潛入海底。他們拍攝的照片也迅速在網上流傳開來,眾多網友看到這麼多石碇後都深感震撼,並揣測汪藏海是否曾將自己的大寶船沉入海中?
然而汪藏海生活的年代是在明朝初期,那時大明似乎還未建造過如此規模的船隻。直至明成祖朱棣時期,大明才開始打造大型樓船。
對於沉船葬的形式,夏國考古學界還是一片空白,許多謎團尚無人解答。此刻,隨著張臨的出現,一些人想起了他的\"古墓百科\"之稱,便想借機考考他對沉船葬的瞭解。
石頭交接的話題討論完畢後,馬上就有聽眾迫不及待地發問:\"張老師,您對沉船葬瞭解多少呀?\"
\"對啊張老師,目前我們考古學界還沒發現過沉船葬呢,您給我們普及一下相關知識怎麼樣?\"
\"是啊,這墓葬究竟是怎麼修建的,跟船有什麼關係,我們都想象不出來啊。\"
\"我更是想不明白,大海里怎麼能建起墓葬呢?\"
聽眾們爭先恐後地提出疑問,就連平日裡雷打不動前來聽講座的劉教授也饒有興趣地注視著張臨。顯然,考古研究院關於沉船葬的資料非常匱乏,連這位專家也無法回答觀眾提出的許多問題。
張臨以前開講時,也有類似的互動環節,作為開場前的暖場活動,增進與聽眾之間的交流。通常來說,聽眾提問的問題,張臨總能找到答案。因此,許多人向他提問時,都緊緊盯著他,並未覺得這些問題有多麼困難。
即便連國家級考古院都對沉船葬瞭解甚少,人們卻並不認為張臨解答不出這些問題是個驚奇的事情。反倒是如果有一天,觀眾問出的問題讓張臨無法解答,那才算是爆炸性新聞呢!
張臨見此情形,也明白大家還沉浸在剛剛的話題中,尚未完全進入聽講狀態。於是他在整理桌椅的同時,繼續與聽眾互動。
\"其實啊,沉船葬這種東西是非常罕見的!\"
\"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