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德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章 遺言之中,盜墓:下九流,三四德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怪不得趙四一天都沒露面,原來是從石頭被張啟山拿走之後,他就開始打算消失匿跡了。”
張臨講到這裡,稍微停頓了一下,讓聽眾有些喘息和消化的時間。
大家都恍然大悟,怪不得都說趙四是深思熟慮、智謀超群的人。從他的言行舉止來看,顯然他已經徹查了這件事情的全部內幕!
甚至連韋先生的真實身份和目的,都被趙四摸得清清楚楚!
然而趙四是個做大事的人,不像張啟山那樣糾纏於瑣碎細節。
他懂得把握每一個機會,堅決地實現自己的目標!
這讓聽者在趙四機智果斷的性格里,感受到了一種賭博般的冒險精神,
甚至,還能感受到那一絲絲隱約可見的雄心壯志!
“各位朋友,關於張啟山和趙四逃亡的事兒,其實並不像你們想象中那麼驚心動魄。”
“果然,正如趙四所預料的那樣,凌晨時分,日軍營地陷入了混亂!”
“每個囚室裡的俘虜都被吵醒,出來一看,原本值守的所有日本兵都不見蹤影。”
“還用問嗎?當然是趁機逃跑啊!”
“趙四在這亂局之中,大喊了兩嗓子:開門,快逃!”
“話音剛落,就像開啟了馬蜂窩,那些俘虜們都瘋了一般,拼命往集中營外面擠!”
“張啟山則始終緊跟趙四,他們在混亂中選擇了與大部隊相反的方向,向荒野深處狂奔!”
“倆人無疑是運氣最好的,他們在荒原上逃了三天,愣是一個日本兵也沒碰見!”
“幸虧有張大佛爺儲備的乾糧,才讓他們度過了找不到吃的艱難時光。”
“經過這段時間的經歷,趙四和佛爺之間也建立了深厚的患難之交。”
“直到趙四找到自己的部隊並表明身份,張啟山始終寸步不離地跟在他的身邊。”
“就這樣,當年的張啟山參了軍,並且很快就被提拔了官職!”
“後面的劇情嘛,大家在之前聽其他九門人的故事時應該都有所瞭解了。”
看到張臨似乎準備收尾,許多聽眾立刻表示不滿意,覺得他對一些關鍵疑點並未解釋清楚。
“張先生,您的故事不會就這麼結束了吧?”
“喂喂,您這不是沒說完嗎?明顯留了個尾巴!”
“張先生,貴先生後來把石頭給了誰啊?”
“您剛才還幾次提到張啟山後來清洗九門的事,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張先生,您總得把張大佛爺的故事給我們講完整了吧?”
聽見大家的抱怨,張臨搖起手中的摺扇,離開了座位,在臺上踱起步來。
“各位朋友,其實有些事情不用我說,大家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想要這塊石頭的人,必須得有過朱元璋那樣的才能,有韓信那樣的毅力,這個人是誰,想必也差不多該想到了。”
“趙四憑藉著獻上這塊石頭立下了大功,自然也就步步高昇,權傾一時。”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歷史上功高震主的結果會是怎樣呢?”
“特別是這個功高震主的人,手裡還握著主子的秘密。”
“在趙四看來,那個擁有不輸石的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並非出於他本身的能耐,而是依靠那塊神秘的石頭。”
“趙四也是個有本事的人,對於依賴外力這種事,內心自然是有所芥蒂的。”
“這種矛盾雖然不大,但也成了二人間的秘密話題,只能私下裡討論。”
“但如果趙四在權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一次又一次地提起這個問題呢?”
“各位設身處地想一想,即便是對自己的親人,如果總是揪著一個問題不放,你們也會感到反感,更別提一個地位遠高於趙四的大人物了。”
“趙四的結局其實早已註定,他並不是被命運選中的人,卻被迫捲入了一場‘選拔’,這件事也將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痛。”
“而對於張大佛爺來說,不管趙四是為了獨佔功勞還是為了保護張啟山,至少在不輸石這件事上,張啟山的名字從未出現過!”
“那位大人物也完全不知道真正摸到不輸石的人其實是張啟山。”
“於是乎,當趙四垮臺之後,儘管張啟山的生活過得並不輕鬆,但卻沒有受到太大牽連。”
“然而,作為一個曾經嘗過權力滋味的人,讓他放手放棄權力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