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龜的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1頁,偷換流年,小白龜的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本說要加入勤王大軍的洛陽衛應該在半個月前就來匯合,結果到現在都還沒來。南京衛已經明確表示,不與逆賊為伍。而京城裡的京衛也已經抽調出一部分來,帶著糧草軍餉增援天津衛。同事出發的還有朝廷的聖旨,調南京和洛陽衛前去共同支援天津衛,三衛合一,征討逆賊反師。逆賊,反師這個名號一喊出,對西北軍營的衝擊也頗為強大。有幾員大將本身並不想反,只不過是背朝廷逼著覺得活不下去,這才勤王師,清君側。現在王師變成了逆賊,絕對不能容忍。晉王手裡的詔書到底是真是假,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懷疑是顆種子,一旦紮根就會入荊刺似的不需要一點養分也能瘋長起來。謀反乃是誅滅九族的大罪,自己死不足惜,拖累一族全家就不值得。似乎摸到西北軍營也該有了異心和異議,朝廷又適時發出詔令。如棄暗投明者,將功折罪,可戴罪立功,並且不追究家人的罪責。這一道詔令一傳到天津城牆下,立刻掀起軒然大波。想棄暗投明者,呼喇喇就湧出一半多。原本擰成一股繩一下散開了,就如同散沙亂麻,築不起高牆捆不住人心,全散了,亂了。內訌這種事情一向是親者痛仇者快,眼見著城牆下西北軍營內亂起來,三衛合一的保皇之師倒也不急著征討,在城牆上坐山觀虎鬥,準備收漁翁利。面對西北軍營崩潰之勢,阮承淋也一籌莫展。他其實和那些所謂棄暗投明者也是一個心態,有些事情做的時候必須一鼓作氣,憑著一種信念堅持。一旦這股氣這股信念被毀了,這個勢就再也造不起來。遺詔也是他心裡的一根定海神針,現在連他自己都信不了這張薄紙,如何又能震服別人相信?那些想走的人也並沒有錯,為了家人為了自己而已。他們本來就只是信那一紙詔書,並非是信自己。 當然也有忠誠下屬,無論真假都願追隨自己。可一旦整個軍隊崩潰分散,又如何還談得上征討入京勤王去?不能勤王,不能清君側,那豈不就真當成了反賊?這些人都是跟了他多年的部下,他也不能眼見他們自相殘殺起來。這也不對,那也不行,前不能進,後不能退,停下則眼看就要立死,阮承淋夜不能寐,茶飯不思,焦慮難當。一路征戰跋涉傷筋動骨,體乏困倦。到天津城牆下又正值隆冬,心焦之下不想又受了風寒,一下就激起了陳傷復發,來勢洶洶。都不必等人來剿,眼看著主帥外加大軍就要潰散崩塌去。真是世事無常,變幻莫測。三衛在天津城裡按兵不動看熱鬧,可這畢竟也不是長久之事。西北軍營內亂紛紛,有心人急於投誠立功,立刻將阮承淋陳傷復發,臥病不起的訊息走漏出來。此時不出兵更待何時,三衛的主帥立刻各自點將領兵,殺將出去。三路大軍來勢洶洶,西北軍營倉促迎戰,潰敗之勢在所難免。眼看著大軍勢如破竹朝主帥營帳襲來,誓要把擒賊先擒王。但其實皇帝在出來時就有詔令,無論如何都不許動這位國之功勳晉王殿下。晉王是陛下的親叔叔,功勳卓越,戰功赫赫,是朝廷中流砥柱。即便有萬般不是,也只有皇帝可以治罪。所以閒雜人不得制他,遇見了也得好生禮遇,待會京城面聖了再說。所以雖然大軍來勢洶洶,但真到了晉王帳前,也不敢輕舉妄動。一旦讓這位王爺有個好歹萬一,那也就不是立功,而是逆旨,死罪!結果大將軍主帥營帳圍個水洩不通之後,慢慢包圍上去,撩開一看,卻是空空如也。原來早在三衛大軍發起攻擊之前,晉王的死忠心腹們就已經想到了可能會有人將主帥負傷臥病的訊息走漏出去。這樣的訊息一但走漏會有什麼後果,這些久經沙場的老將們自然也清楚明白。所以當務之急是想好退路,一旦不好也要力保晉王萬無一失。他們的想法和部署是正確而且及時的,所以三衛軍一發動攻擊,這些人就開始轉移晉王。在軍營被破,帥帳被圍之前,一小隊死忠精銳部隊已經喬裝打扮,架著阮承淋偷偷溜之大吉。但雖然他們這一行突圍而出,可是去了大部隊的依靠,但憑著這麼三十來號人,想要東山再起,當下已經成空。眼下的有兩個,一是晉王有傷有病,這樣急行軍趕路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他這樣虛弱的身體根本受不住長途騎馬的顛簸和勞累。必須先立刻找一個地方為晉王療傷治病,只有等身體好些了,才能繼續趕路奔命。二是他們這一行人又將去往何處安身?該退到何處休養生息才是正經?思來想去,能最終收留他們這一行人的也只有晉王封地所在,晉陽府。那裡有晉王一家老小,外加舊部。想要東山再起,錢財糧食都需要。晉地是個富庶之地,能夠成為一個好的根據地,準備長期抗戰。但療傷治病治所又在何處?晉王不堪遠路顛簸,看來只能就近。但就近又怕三衛的大軍追殺而來,大家避之不及。就在猶豫之際,阮承淋下令,不必停留,徑直回晉陽。他就算死,也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