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9章 戰後盤點,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五百七十九章

中場休息。

雖然大唐不是打不動了,但是也沒必要繼續打下去了。

這次的戰爭目的有三個。

一是打掉歐陸三國的發展潛力。

二是鍛鍊一下唐軍的實戰能力。

三是開疆拓土。

三國被打趴下了,分成了十幾個小國,潛力自然就沒了。

還有羅馬王國這根釘子釘在歐陸核心地區,不斷的給歐陸各國放血,持續消耗歐陸的資源和力量,他們想要再發展起來,沒個幾十上百年的時間想都不要想。

這次戰爭,大唐獲得了三百多萬平方公里的佔領區,需要很長時間來消化。

可以說大唐的所有戰略目的都實現了,自然沒有繼續打下去的必要。

不過拿下那些小國也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這次停戰,大唐才會對外宣稱是第一階段戰役結束,而不是宣佈歐亞之戰結束。

大唐遲早要重啟歐亞之戰。

這便是所謂的中場休息的來源。

唐人和歐陸各國也很清楚,也許是十幾年後,也許是百年之後,戰端總歸會再起。

不過這是很遙遠的事情了。

當下雙方要做的是消化勝利果實,舔舐戰爭創傷。

大唐是勝利者不假。

但是戰爭這種事情不可能滿血通關。

歐亞之戰第一階段戰役結束,大唐開始處理戰後的遺留問題。

首先就是公佈戰場的損失情況。

近三年的戰爭下來,大唐的兵力損失接近二十萬。

其中陣亡約四萬五千人,重傷三萬餘人,輕傷無算。

打仗就會死人,沒有哪一方敢保證自己一方可以不損失一兵一卒。

這不是冷血,而是戰場上的複雜情況不是文字能描寫出來的。

唐軍的單兵武器很優秀,單兵防護裝備很好用,極大的減少了唐軍的傷亡。

但是三國聯軍也不是原始部落。

他們有成熟的黑火藥武器體系,有精準的步槍,威力巨大的炮火,哪怕是和唐軍的裝備上差著上百年,但畢竟是一支純火器化部隊。

這場戰爭可以說是人類進入火器時代以來最大的一次衝突,雙方在技術層面沒有代差,更像是兩套工業體系的碰撞。

雙方都有支撐戰爭的能力,雙方的戰鬥只能用殘酷來形容。

傷亡就是這樣出現的。

在裝備方面。

大唐損失的技術裝備不多,但還是有上百架飛機損失在戰場上,當場被打下來的有四十多架。

飛艇的損失也不小,有二十多艘大型運輸飛艇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損失了。

火炮損失在一千多門,當然,這些損失的火炮大部分是到了使用壽命,不能繼續使用,真正被聯軍擊毀和破壞的沒有多少。

此戰損失的坦克有五十多輛,其中因為事故損壞的就佔了一半,其他的是因為跑的太狠,失去了維修價值,原地報廢。

被聯軍毀壞的坦克只有十五輛,來自大食人的自殺式攻擊。

裝甲車輛損失了三百多輛,基本都是被聯軍的重炮直接擊中導致的毀壞。

運輸車輛的損失更大,連帶出事故、被偷襲、中雷等,唐軍損失的軍用運輸車輛超過了三千輛。

當然,其中一大部分車輛能夠維修,只不過軍方不想在這些老型號車輛上花費太多,基本是用壞大件就直接報廢。

其他諸如牽引車、彈藥車、救援車、救護車、路橋車、等損失不大,共計有三百多輛。

睡眠艦艇方面。

海軍損失了三艘千噸級驅逐艦和一艘救援船、兩艘掃雷艇。

其他的艦船沒有損失。

損失的艦艇當中,只有一艘驅逐艦和一艘掃雷艇是被聯軍擊沉的,其他的損失都來自於海上的觸礁事故。

實際看來,海軍的裝備損失基本和非戰時的損耗持平。

畢竟雙方的海軍實力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完全沒有可比性。

水面艦艇比較多的是內河部隊。

戰爭期間,唐軍內河部隊損失的巡邏艇、炮艇、運輸艇、救援艇等船隻超過了一百艘。

說到底內河艦艇和海軍艦艇沒法比,執行的任務也要複雜的多,出現這麼多損失也在意料之中。

唐軍技術裝備順勢不大,但是單兵裝備的順勢可就是個天文數字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星空武皇

雨晴魚

末世掠奪商人

花與劍

回到清朝當皇后

二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