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關於人口問題的爭論
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0章 關於人口問題的爭論,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攜在那裡亂輩分。
侯府醫院的醫療條件很好,吳正義擔心寧喆恢復的太慢,特意弄來了一些加速創口恢復的藥品。
寧喆的創口不到十天便恢復的差不多了。
身體恢復了一些,她不願意一直在醫院帶著,便要出院。
不過吳正義沒同意,一直到小玉兒滿月,才讓她們母女倆搬回莊園居住。
小孩子長得很快,滿月之後,小傢伙基本是一天一個樣。
年底的時候,已經是白白胖胖的,完全沒有了之前因為缺氧帶來的問題。
小玉兒滿月的時候,吳閔回到了瓊州,只待了兩天便帶著吳攜回了蜀中。
吳正義想問問她去長安做什麼了,但是吳閔好像不太高興,不願意說在長安的事情。
吳正義也不好追問,便隨她去了。
照顧孩子是一個很耗費心力的工作,哪怕有奶媽幫忙,寧喆還是讓孩子鬧得心力交瘁。
臘月二十五的時候,寧喆提出想要回孃家過年。
吳正義知道沒見到鄭焉,寧喆心裡有疙瘩,便安排了去南洋的飛艇。
臘月二十八,飛艇降落在呂縣的起降場,吳俊已經在這裡等著了。
寧家沒有住在呂縣,而是在呂縣東邊的河干城。
河干城原本只是一個小港口,主要是給瓊崖艦隊做補給港。
後來侯府為了照顧當地的經濟發展,特意把香料島的貿易結算中心放到了這裡。
有了香料這樣的軟黃金產業,何干港發展的很快,在遷移置換計劃中,這裡便成了呂島最重要的人口聚集區,後來位於呂縣的南洋學院在這裡設定了分校,寧家就是跟隨分校的建立從呂縣搬到了河干城。
呂島很大,是整個南洋的經濟和教育中心,但是人口不算多,只有不到兩百萬。
南洋學院之所以要在島東設立分校,主要是因為交通問題。
呂島沒有貫穿整個島嶼的路上通道網路。
因為島中大面積熱帶雨林的存在和崎嶇的地形,公路就別想了,就算是修好,用不了多久便會被植被覆蓋,以南洋現在的發展情況和技術水平,修鐵路的投入太大,修路的風險性也高,強行修建路上交通設施有些得不償失。
所以島西和島南在地理上被割裂,主要靠海路連線,交通上就有些不太方便,分校便是為了方便島東和南洋東部的學子讀書。
只是剛下飛艇又要轉乘海船,吳正義怕寧喆和孩子受不了,便啟用了一家侯府在呂縣的飛機,一家人乘坐飛機趕到了河干城。
說實話,作為整個南洋的設計師,吳正義還是第一次來到他親手規劃的河干城。
河干城並沒有因為陸地交通的阻隔受到太大的影響,很是繁華,不過起降場規模不大,不能停留大型飛艇,這才導致吳正義的飛艇不得不先降落在呂縣,然後換乘飛機的事情出現。
“別的不說,這裡的起降場是要升級一下了,不然你回趟孃家太麻煩了。”吳正義在車上對寧喆道:“當初設計這裡的時候,沒有計劃把這裡當做是民用起降場,看來是個巨大的失誤。”
寧喆笑道:“已經很好了,誰知道社會發展的這麼快,聽說這裡的起降場都快有一百年的時間了,當初設計這裡的人怕是也沒有想到河干城會有現在的規模。”
開車的寧欒透過後視鏡道:“可不是,我聽我們老校長說,以前河干城只有幾千人,當初聖者設計這裡的時候,這裡還是海防前線呢!”
“哪裡會想到百年過去,這裡已經有六十多萬人口了,話說年底公佈的人口資料,說是大唐現在擁有正式戶籍的人已經接近兩億八千萬了,智庫預計最多十年,人口規模就會達到三億兩千萬。”
“三億兩千萬人,都不敢想呢!”
寧喆道:“才三億多人口,也不多呀!”
“還不多?古往今來,有幾個王朝的人口能超過一億的?”
寧欒道:“朝廷歷代密檔公佈的資料,人口最多的前隋巔峰時在籍人口不過五千萬,就算是加上那些隱戶逃戶和奴籍人口,也不會超過六千萬人。”
“蜀中那邊是什麼情況我不清楚,單單是呂島的最新常住人口就超過了兩百萬,比立國時關中的人口還多,南洋各島加上瓊崖,總人口兩千多萬,超過了立國時的總人口,放到以前都不敢想呢!”
吳正義感慨道:“是呀,當年因為要恢復人口,朝廷還推行了很長時間的強制分配,現在想想真是讓人唏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