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絕不抱殘守缺
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8章 絕不抱殘守缺,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百七十八章
李榷確實是白撿了一份天大的功績。
不過這份功績不太好拿。
因為這份功績本身與他關係不大,他要是獨攬大功,肯定要被人詬病。
於是他就想到了自己父親、姑姑、爺爺和曾祖。
他們都是在最輝煌的時刻激流勇退。
不管後世人怎麼評價他們,大唐每一個階段的強盛都無法繞過他們的名字。
所以他選擇了和祖輩們一樣的策略。
在自己的皇帝生涯中最輝煌的時刻主動退位。
唐歷一百四十九年六月,處理完第二次大食之戰的後續事宜,天元皇帝宣佈退位。
儲君李飛繼位大唐皇帝。
對於很多主動退位這件事,唐人都已經習慣了。
不管民間野史如何揣測玄武門之變,在官方記錄和大多數唐人的認知裡,大唐皇帝在巔峰時期主動退居二線已經是共識。
所以天元皇帝乘著開疆拓土的東風退位並沒有引起什麼風波。
他的這種高風亮節反而是再次給李氏皇族贏得了更多人的好感。
不戀權勢的皇帝總是容易被人喜歡。
李榷退位,成了太上皇,壓力便給到了李飛的身上。
李飛的身份太過特殊了,人們對於他的期待更高。
大唐三大勢力,皇家、瓊崖侯府和崛起的平民階層,李飛一人就佔了兩個。
如何打通三大勢力之間的隔閡,就是李飛這個新皇帝要做的事情。
李飛給自己定的年號是“大同”,藉此表達想要實現天下大同的宏大目標。
他有兩子一女,長子李凌和次子李梁被他直接送到了瓊崖侯府生活,遠離朝堂。
只有七歲的幼女李嵐成為了第一順位繼承人。
雖然其他人都很不解新皇帝的安排,明明有兩個皇子,為什麼還要立嫡女為東宮儲君,但是沒有人敢提出非議。
一是李飛是在行使皇帝的權力,其他人不能干涉。
二是因為吳閔參加了兒子的繼位大典。
有這位老祖宗在,只要她不提出反對意見,誰敢說話?
就算是樞密院也不敢在她面前詐刺。
李淳被追封為孝崇皇帝,靈位進了太廟。
吳閔成了皇太后,暫住大明宮照顧孫女。
李飛的妻子是關中學院的生物學老師,名叫管雙琳,成為皇后之後,她辭去工作,回到皇宮操持後宮的事務。
自李承乾起,大唐皇帝的後宮規模越來越小,到安康女皇時期,大明宮和皇城除了朝廷的辦公機構和皇帝的貼身官員,整個皇宮只有不到三十個人。
到李榷時,後宮的人數才多了一些。
李飛一家搬到大明宮,後宮的人口才增加到了兩百多人。
不過這兩百多人不是皇家僱員,而是李飛準備將部分皇宮設施改造成對外開放的景點,這些人是負責日常運營管理的。
李飛一家和吳閔就住在大德殿,大德殿以東才是皇帝的生活區,其他地方都要對外開放。
皇宮對外開放參觀,千古未有,遭到了各部閣和樞密院的一直反對。
皇帝就算是被削弱了權力,那也是大唐的臉面。
把皇帝家變成旅遊景點來收門票,不知道還以為大唐已經養不起皇帝了呢!
這是皇帝一個人的事情嗎?
李飛是不是真的要把皇宮打造成旅遊景點沒人知道,但是因為這件事,五相之中有兩位因為此事被他給踢出了樞密院,他在瓊崖學院讀書時的老師劉福連和在恆河三道遊歷時結交的好友郭子儀進入樞密院,劉福連成為五相之首。
天元朝樞密院輔臣被換掉八個,兵部尚書由調回中樞的尉遲田楠擔任,工部尚書則是直接提拔了一個毫無仕途經驗的新人。
一向鹹魚的欽天監被裁撤,司農寺改組升級成了農部,郵驛司整合了七個相關機構升級為通訊部,禮部被拆分為社科司和文教司,兩司隸屬於有文華司升級而來的文化部。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種事情很好理解,但是新皇帝一上臺就裁撤掉了一個存在了數百年的部門真的好嗎?
而且禮部這種六部之一的大部門被拆分,皇帝就不擔心那些老古董鬧事?
再有,六部變八部,真的有必要進行這麼大的朝廷部門調整嗎?
李飛繼位,還沒過幾天就搞出這麼多事情,朝堂上下都很不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