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2章 收支平衡,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百八十二章

各地的叛亂在絕對實力面前更像是一場兒戲。

以往的叛亂總歸會讓朝廷上下變得緊張,時刻擔心下面的叛亂會不會變得不可收拾。

不過這次的叛亂卻是讓朝堂上下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

被裹挾的百姓似乎對大唐有著極高的認可。

這就讓人很高興了。

說明大唐現在的方針並沒有錯。

讓治下百姓過上安定的生活自然會受到百姓們的肯定。

朝堂上下都很享受這種被人認可的感覺。

不過李世民在高興過後也看到了背後隱藏的危機——大唐的軍事力量貌似不夠用了!

吐蕃、草原、嶺南、西域等地正式納入朝廷的管轄,大唐的領土面積一下子擴大了將近一倍。

既然將這些地方作為了正式的國土,駐軍也是必須的。

不僅僅是為了保證地方的穩定,還涉及到了防禦新增加的鄰國。

比如一盤散沙卻自以為天下無敵的天竺土邦,比如直接與大唐接壤的大食、撒馬爾罕等,再比如中南半島上那幾個被瓊崖侯府整的整日裡風聲鶴唳的小國。

原有的十六衛本就是拱衛京師的,邊軍的職責是守衛邊疆,刨除瓊崖侯府的軍事力量,大唐那三十多萬的常備軍貌似有些不夠用了。

更重要的是,近幾年來,府兵的規模在急劇縮小。

貞觀六年的時候,大唐在冊的軍事力量包含府兵在內,多達七十二萬,到貞觀十五年初,已經縮減到了不足四十萬。

儘管現在的唐軍已經有近十萬人完成了火器化換裝,整體的戰鬥力上去了,但數量並不能滿足現在的需求。

畢竟戰鬥力再強,區區三十多萬軍隊也防守不住近一千一百萬平方公里的龐大國土。

既然軍隊規模不夠用了,擴軍自然就被提上了日程。

作為大唐最強大的三個軍頭,李世民、吳正義和馮盎坐到了一張酒桌上來討論擴軍的問題。

只是馮盎早就想要上岸了,把嶺南的軍權一交,當場宣佈自己要退休。

馮家在嶺南的勢力根深蒂固。

馮盎很清楚無論是皇帝還是吳正義都不會允許馮家長期盤踞下去。

與其到時候被兩面夾擊,不如自己退出,安心讓馮家享受富貴日子。

馮盎撂挑子,有些出乎吳正義的預料,也不在李世民的預想之中。

在二人的計劃裡,馮家的使命至少要到完成高句麗之戰後才會結束,在此之前,朝廷還要藉助馮家的力量來維持嶺南的發展。

當然,其中也不排除他們想讓馮家幹髒活兒的想法。

老馮這個時候撂挑子,卻是把二人打了個措手不及。

不過他們也沒有勉強馮盎。

馮盎年紀大了,能在他手裡徹底結束嶺南的半割據狀態也算是個不錯的結果。

所以李世民沒有阻攔他,而是直接給了他越王的封號來表彰他對大唐的貢獻。

馮盎成了大唐繼羅藝之後唯一的異姓王,但也被高高的架起來了。

嶺南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從敕封聖旨傳到越國公府開始便與馮家再無任何瓜葛。

當然,沒了老馮這個屠夫,李世民和吳正義也不能吃帶毛豬。

兩人商量了幾天,又把李承乾、李恪、李靖、李績、蘇定方、周先封、胡雄、張公瑾、李君羨、劉弘基、秦瓊、程咬金、劉席、孫伏伽、魏徵、李道宗、戴胄、房杜、長孫無忌等人找來開了整整十天的閉門會議,終於是制定出了新的軍制和擴軍計劃。

是的,大唐不僅要擴軍,還要改軍制。

因為府兵制已經是到了消亡的邊緣,而且已經阻礙到了大唐的擴軍計劃和軍備調整,與其留著還不如痛快一點,早點把原本就定下的時間表走完。

這次所有的軍方將領都同意了。

府兵制名存實亡,他們背後的利益網自然也就消失了,所以並沒有多少的牴觸情緒。

而且新軍制中還給他們留了位置,他們也沒有必要擔心自己被淘汰掉。

新軍制的構架是吳正義提出來的。

他沒有照搬後世的軍制,而是根據大唐自身的情況提出了一個“三線制”的架構。

三線制是以徵兵制為基礎的,大唐所有的適齡男子都需要納入到徵兵體系中,畢竟在這個時代的大唐搞募兵制就是在等著藩鎮的悲劇重演。

所謂三線就是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星空武皇

雨晴魚

末世掠奪商人

花與劍

回到清朝當皇后

二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