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合作愉快
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9章 合作愉快,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百四十九章
吳正義掛掉專線,感覺自己這兩年又白忙活了。
至少有一半的目的沒有達到。
交流使團出訪的目的就是幫助朝廷認識到大唐存在的問題,順便解決皇帝與瓊崖系對他的依賴。
使團成員成功讓朝廷意識到了大唐存在的問題,但是卻沒能讓皇帝和瓊崖系從舒適圈中走出來。
雖然只是指點一下皇帝,但是朝廷對於他的依賴依舊存在。
面對這種局面,吳正義不知道說什麼好。
思來想去,他覺得是自己把後輩們照顧的太好了,讓他們一個個的都成了思想上的巨嬰。
原本他還有繼續帶一批弟子的想法,現在......他只想自己的那批小弟子趕緊退休,讓一批受自己影響更小的人執掌大唐。
他實在是擔心自己不在以後,大唐直接跑偏,那樣一來,他這一百多年齡可就白忙活了。
好在他的待機時間足夠長,以後還有的是時間觀察和引導,暫時不用在這件事情上耗費太多精力。
時間來到唐歷一百二十六年的三月,吳正義的生日剛過,他便動身前往黃河口。
隨著他一起來的還有一支規模龐大船隊和施工隊伍。
三萬多個裝滿了石頭和泥土的集裝箱被沉入到了河口外的淺海之中,圍出了一座三公里見方的小島,十餘萬人動員起來,用數百艘船隻和上千臺工程機械,將小島充填出海面。
唐歷一百二十八年底,一座擁有十一個井口、十六個五千噸級泊位、七個大型倉庫、三個巨型儲油罐、五十多公里輸油管線等設施的海上輸油採油平臺被建立起來。
臨近的營口港更是被改造成了可以停泊萬噸級海船的深水港,石油管線長達數百公里,其他配套的石油儲備設施規模是海山平臺的十餘倍。
大唐上下沒有人知道朝廷與瓊崖侯府在海上建設一個如此龐大的工程是要做什麼。
除了吳正義。
在平臺建立的同時,婆羅洲、豐裕城等地同時開建起大規模的採油設施,大唐九成的船舶製造能力用來生產原油運輸船,不知來自何處的萬噸級原油船在瓊崖造船廠如下餃子一樣,幾乎每個月都幾條下水。
在三年的時間裡硬生生的堆出了兩支運力超過千噸級別的遠洋運輸船隊。
大唐所有噸位超過五千噸的海船都被強制改造成了原油運輸船。
經過市舶司測算,大唐海上的原油運輸能力超過了每年五千萬噸。
六處大型油田被開發,年產原油預計在六千萬噸以上。
沽口、華亭、泉州等地建成了一批煉油廠和相關的下游產業工廠。
超過五萬相關產業的工人完成培訓,進入到各地的油田、煉油廠和石化廠工作。
到唐歷一百三十二年中,大唐的石化產業鏈在吳正義的強行推動下被建立起來。
大唐的內燃機產量每年都在翻著倍的增長,開始代替遍地跑的蒸汽車輛,車輛製造業迎來了一次大升級。
連帶著,大唐的鋼鐵、機加工、電力、交通運輸等產業因為內燃機的大量出現迎來了一次蓬勃的發展期。
在短短的十年時間裡,大唐的變化可謂是日新月異,快到有些讓人無所適從的程度。
汽車從原來的需要加煤加柴火、頭頂冒著黑煙和水蒸氣的傻大黑粗的玩意兒,變成了小巧、乾淨、跑的很輕鬆的小車。
一種名為人造纖維的紡織材料出現,迅速代替了不太結實的純棉面料,成為了服裝市場上的新寵。
以往只有在大城市才有的電燈幾乎進入了所有的社群,大唐的夜晚變得亮堂起來了。
一種叫做塑膠的材料代替了橡膠和鐵皮,成為高檔商品追求的優質材料。
以往很貴的收音機和唱片變得廉價起來,成為了家中必備的生活電器。
農民的心頭好化肥變得普及起來,種了一輩子地的人們第一次知道施肥也是要講科學的,不同地區需要的肥料並不一樣。
合理使用化肥,竟然能讓農作物的單產直接翻倍。
這簡直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藥店裡和社群診所裡的藥物種類增加了很多,以往需要特殊申請的珍貴藥物不再缺貨,很多現場製作的藥品被裝在了塑膠製成的袋子和瓶子裡,不用再擔心藥物走到半路上摔碎的問題。
學生們很少再使用鋼製的文具,而是用色彩和造型豐富塑膠文具學習,鋼筆成為了一種身份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