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8章 你們怎麼不按劇本來?,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咳咳!”

李世民打斷朝臣們的馬屁,嚴肅道:“天神之說不可再提,南洋是我大唐將士用鮮血與生命打下來的,朕不能竊其功勳!”

“陛下聖明!”

“陛下言之有理,老臣拜服!”

又換來一小波稱讚,李世民對土王們說道:“爾等遠來辛苦,在長安歇息幾天,確認屬權之事爾等可與瓊崖侯府商議,朕授權瓊崖侯全權處理此事。”

“爾等還是先回去吧,關中寒冷,朕賜你等禦寒棉衣,朝會賜宴時朕與你等痛飲。”

“嗚哇呱唧!”

“嗚哇呱唧!”

土王們再次叩拜,在長孫無忌的帶領下出了太極殿。

土王們的表現可謂是表演痕跡太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

不過這事於公於私都不能深究,所以也沒人再提出質疑。

全員演戲的皇帝和幾位重臣大舒口氣。

這場戲可算是糊弄過去了。

可惜他們不能放鬆,戲還要接著演呢!

這時,馮盎登場了。

身為嶺南土皇帝,待遇自然不是一群群演能比的,他足足有二十分鐘的個人表演時間。

馮盎的演技在吳永父子的訓練下,經驗已是相當老道,按照劇本走的非常順暢。

先是呈上了一份萬民表,代表嶺南百姓請求朝廷派官員在嶺南各地設立府衙和駐軍軍營,再次表明馮家對大唐朝廷的歸順。

順便還用老淚縱橫的表演方式將嶺南百姓喜盼王師的急切表現了出來,正面證明了皇帝與大唐的民心所向。

之後,馮盎提出辭去髙州總管一職,並向朝廷移交馮家兵權。

李世民堅決拒絕,溫言勸慰,最終不但沒有答應馮盎的請辭,還給他加封開府儀同三司,並加大了馮家兵權,最後還給馮智戴賜爵高州縣侯,可謂是榮寵至極。

君臣二人在朝會上上演了一幕感人肺腑的君臣相宜的大戲,看的朝臣們感慨不已。

演完戲,馮盎拿出了此來長安的重頭戲——給朝廷繳稅!

馮盎道:“陛下,嶺南之地得瓊崖侯府贈予良種,開桑基魚塘之利,數年積累,已有富饒之像。”

“臣遠在嶺南,受皇恩於身,多年來困於嶺南百姓貧苦,無法向朝廷繳納賦稅,深感惶恐,近有所餘,雖無法補上多年欠繳,然是臣與嶺南百姓之心意,此乃賬冊,請陛下御覽。”

李世民還真不知道馮盎這次帶來了多少錢糧。

想想明年可能出現的蝗災,他只怕糧食不夠,馮盎此舉無異於雪中送炭。

開啟賬冊一看,用的是新市記賬法,很輕易的就找到了錢糧匯總的總數。

錢二十萬貫。

絲麻十萬匹。

稻米三十八萬擔。

魚乾、魚粉、鹹魚、鹹肉等,共計七萬擔。

前面那些還算正常,可是後面的魚乾鹹肉是個什麼鬼?

不過想想這些東西也能吃,便沒有放在心上。

糧食加上各種魚產鹹肉,雖然不多,卻是足夠關中消耗一段時間了。

馮盎送上的是份大禮!

李世民也沒有客氣,直接命令戴胄接收了這些錢糧物資。

可是對於其他人來說,一向是窮山惡水的嶺南居然向朝廷繳納了大批的錢糧,怎麼看都覺得有些不真實。

馮盎看出來他們的疑惑,解釋道:“嶺南之地雖然山多地少,氣候炎熱,卻也不是絕地,只不過千年以來,嶺南之民沒有找到因地制宜的手段。”

“幾年前,瓊崖侯到訪高州,給當地百姓帶來了名為‘占城稻’的稻種,此種水稻口感欠佳,不如江南所產稻米,不過產量卻是比原來的稻種高了不少,且嶺南氣候炎熱,占城稻可一年兩熟,配合瓊崖侯提供的新式育苗插秧與施肥之法,三年間便解了嶺南饑荒。”

“同時,老夫試著做了瓊崖侯所言之桑基魚塘,雞鴨鵝豬、魚、桑樹混養,產量極大,於是乎老夫便將此法推廣,到今年十月,僅是高州、梧州、春州及循州四州便有桑基魚塘兩千餘,出產了大量絲麻、魚產、生豬,其他諸如俚、撩等族也有建此桑基魚塘者。”

“占城稻讓嶺南百姓吃上了飽飯,桑基魚塘讓嶺南百姓漸漸富裕起來,老夫才有了能力為朝廷繳納錢糧。”

聽完馮盎的解釋,眾人心中是五味雜陳。

吳正義僅僅是給了馮家一些種子和幾種農業技術,便能讓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星空武皇

雨晴魚

末世掠奪商人

花與劍

回到清朝當皇后

二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