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5章 不入流,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百一十五章

針對士族的清洗過程中,李世民發現,在地方上真正做事的人並不是那些滿腹經綸計程車族官員,而是下面那些經驗豐富且專業技能過硬的小吏!

關中、河東與河南道等地計程車族官員被清掃一空,結果是這些地方的管理非但沒有因為士族官員的倒臺而出現什麼混亂,反而在治理的效率上提高了好幾倍。

這讓李世民意識到,治理地方並不需要太多位高權重的官員,用高效的吏員體系來取代原有的管理架構或許是朝廷加快擺脫士族影響的好辦法。

於是他便有了朝廷大批遴選吏員投入地方治理的想法。

這次有了科舉上的重大改變。

李世民就是要一批有能力的地方吏員,選拔朝廷所需要的各級別官員只是順帶而已,對所選人才的個人素質沒有太多要求,他只要有辦事能力的人。

可惜士族並不理解他的想法,否則一定會有更大的反應。

不過士族勢力衰微,只敢嘴炮幾句而已,真正上書反對的人就只有魏徵、陳書達和劉政會等寥寥幾人,而且這幾個人也不是反對科舉變革本身,而是在反對朝廷降低官員的錄取門檻,他們擔心此舉會引起不可預估的連鎖反應。

對他們的反對意見,李世民沒有忽視,而是當著李承乾的面與幾人進行了正式的君臣對奏,靠的是有理有據的陳述來說服幾人。

事後,李承乾分別向李綱和吳正義請教,為什麼皇帝老子要讓他參與君臣對奏這種正式的朝堂討論。

李綱給出的答案是:“陛下是想告訴太子,什麼樣的臣子是謀國之臣,什麼樣的臣子是自私自利的人。”

吳正義給出的答案是:“你老子是讓你看看他的高超手腕,告訴你不要輕易被人忽悠了。”

李承乾十來歲的認知裡,兩人說的完全就是兩件事。

不過李淵卻告訴他,兩人說的是一件事。

李承乾被三人的回答給弄迷糊了,很久之後才想明白他們說的是什麼意思。

只是這個很久真的是很久,直到李世民退位,他當了幾年皇帝才知道幾人的深意。

不過年幼的太子此時的腦袋真的很大,以至於他整日見人就問,想要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案。

只是結果是沒有結果。

不懂的瞎扯一通,他都能聽出對方話中的問題來了。

真正懂的人均是緘口不言。

科舉變革中間還有一個爭議點,那就是專業考試中的軍事專業考試。

好像除了武勳和軍方的人對此表示歡迎,無論是誰都不明白設立軍事專業考試的意義是什麼。

農、算、醫、工這樣的專業考試還能說是朝廷在有針對性的挑選人才,那麼軍事專業考試就顯得有些多餘了。

大唐兵強馬壯,不世的名將一抓一大把,將門與軍中的後備力量也不缺,朝廷有必要從讀書人中挑選軍事人才嗎?

只是皇帝沒有說這件事,其他人也不敢提。

就這樣,在紛擾之中,貞觀朝的第一次科舉順利結束。

此次參與考試的考生多達一萬三千餘人。

最終朝廷錄取的考生人數為三千七百二十人,錄取比例高的一批。

這麼大規模的考試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其結果自然是非常引人注目。

所有專業考試中,報考人數最多的是農牧、會算、律法三科,總報名人數超過一萬兩千人,工程、水利和醫科成為了很多考生的保底科目,報名的大多是為了碰運氣,只有不到三千人參與了這四科的考試,而爭議最大的軍事科只有區區三百來人參加了考試。

廝殺最慘烈的是會算和律法兩科,有近八千人參加兩科的考試,其中大部分是士族子弟。

因為士族子弟在其他科目上的劣勢太明顯,在這兩科上的優勢又太大,結果便是士族子弟不但把寒門子弟碾壓的渣都不剩,還在士族子弟內部掀起了慘烈的競爭。

寒門考生在農牧和工程營造上獨領風騷,反過來把士族子弟按在地上摩擦。

水利考試中,都水監小吏和一批巡河吏員異軍突起,把所有非專業出身的人都給淘汰掉了。

醫科考試則是孫思邈領銜的醫學院女學生和軍醫體系的人分庭抗禮,只給民間的醫者留下了為數不多的席位。

所有專業考試中,只有軍事科顯得是那樣的歲月靜好,各大將門子弟在行軍佈陣上紙上談兵,新軍選送的考生則是在後勤、繪圖上力壓其他考生,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星空武皇

雨晴魚

末世掠奪商人

花與劍

回到清朝當皇后

二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