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量力而行
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3章 量力而行,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去,給李世民當司機。
兩人沒有再說朝廷開支的事情。
李世民和吳正義都知道朝廷的開支有問題,吳正義更是直接點了出來。
但是這件事他們不能管,一管的話,朝廷保證立馬停擺。
不是危言聳聽。
李世民對士族下狠手,搞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如果這個時候再去挑戰朝廷的運轉方式,肯定要出大問題。
吳正義之所以提這件事,除了要賣飛艇,還有就是提醒李世民要適當調整對士族的手段,不要急功近利。
有些話不能說的太直白,點到即止最好,不然李世民也不會給吳正義一個五十萬貫的大單子。
當然,李世民也的確是看上了飛艇在戰場上的作用。
突厥當初可是把大唐搞的灰頭土臉,哪怕是把頡利給懟了回去,還拿到了大筆的賠償,但是他和朝堂上下都咽不下這口氣,時刻想著把突厥給搞死。
有錢之後的李世民敢挺著腰板說:不就是花錢嗎?只要能幹掉突厥,錢不是問題。
吳正義在送李世民回皇宮的路上,還說了自己過段時間要回瓊崖的事情。
李世民當時就笑了。
他此時恨不得吳正義趕緊滾蛋。
不是卸磨殺驢,而是他對士族一頓老拳,直接把大唐的管理體系打的相當的脆弱,在官員們看來,朝廷正想著皇帝一言堂的趨勢前進。
無論是士族還是寒門,又或是其他人,對此都非常警惕。
不管是出於對大唐穩定的考慮還是出於對自身地位的考量,皇帝專權都不是好事情。
大唐統治階層人心浮動。
李世民還沒有信心和實力成為秦皇漢武那等存在。
所以他需要暫時調整一下朝堂局勢。
吳正義這個號稱不入朝堂的傢伙已經是朝堂上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身上還深深的刻上了帝黨的標籤,有他在長安,各方勢力都會擔心皇帝的實力過於強大。
他暫時離開長安,正好可以安撫某些人惶恐的心緒。
兩個人溝通之後,國侯府便傳出了吳正義要回瓊崖的訊息。
正在各處都在議論瓊崖侯為什麼要回瓊崖以及他離開的時間時,關中傳來了兩個爆炸性的訊息。
首先是市舶司主導的第一次官方海貿船隊歸來。
南線二十一艘大商船途徑交趾、南洋、到達天竺,東線十一艘商船東渡倭國,北線三十二艘商船到達高句麗、百濟和新羅,六十四艘商船帶著大量的貨物到各國傾銷,歷時近七個月時間,陸續歸來,在杭州港集中卸貨。
經過統計,此次海外貿易活動中,船隊總計銷售額高達三百一十二萬貫,並帶回了價值超過五十萬貫的各國特產,裡外裡的收入達到了驚人的三百六十二萬貫。
僅僅是市舶司收到的進出口稅款便高達七十二萬兩千貫,加上市舶司的分紅,就這一次的海貿便給朝廷帶來了超過百萬貫的收入。
當孫伏伽親自趕回長安彙報情況後,整個長安都沸騰了!
百萬貫的收入是什麼概念?
要知道貞觀元年的國庫歲入也不過堪堪達到千萬貫的門檻(皇帝從士族手中追回的稅款不計入在內)。
這還是紙面資料,拋開開支,真正的結餘不到一百二十萬貫。
而一次海貿就能頂得上大唐一年紙面收入的十分之一。
這是什麼概念?
普通人最樸素的理解就一個:海外遍地黃金!
驚人的收益給人的刺激非常大,一向無人問津的市舶司一夜之間成了香餑餑,孫伏伽這個不知所謂的市舶司總管正式進入大佬們的視野,各種好處紛至沓來,讓孫伏伽飄飄欲仙的同時又深感惶恐。
孫伏伽多次向吳正義抱怨,幸好自己是一個法家官員,不然早就被腐蝕了。
吳正義開玩笑說:“老孫,大唐的財神爺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換成其他人在你的位置上,皇帝看到報賬的時候你就該退休了。”
孫伏伽表示自己的壓力好大,希望朝廷給自己派個副手。
面對如此識大體的下屬,李世民表示很滿意,先是將市舶司的級別提升到與九寺相當,又將孫伏伽的品階提升為從三品上,讓他成為了朝中大佬之一。
最後給市舶司增設了護衛隊和監察部門,一直神出鬼沒的李君羨成為市舶司護衛將軍,定品正四品上,負責統領市舶司的安保力量。
而一向被皇帝討厭的魏徵成為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