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不知道表哥有沒有信心
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3章 不知道表哥有沒有信心,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百六十三章
李崇義等人說的很明確,一定要收回這場戰爭的投入。
吐蕃貴族為了活命,只好獻出自己的家底。
全世界的人都有一個收藏財富的共同愛好,那就是把代表財富的物品存放在地下或是洞裡。
吐蕃的貴族也不例外。
雖然大火毀掉了絕大多數邏些城的地面建築,但對於隱藏在地下的財富卻是沒有辦法。
唐軍把聚集在邏些的吐蕃貴族幾乎是一鍋燴了,也意味著他們幾乎掌握了邏些及其周邊大部分的地下財富。
邏些城之中,一個個地下藏寶室被髮掘,吐蕃這片土地上幾百年來積累的財富展現在唐軍面前。
僅僅是在葛爾東贊家族的廢墟中,就找到了大批的金銀珠寶以及數不清的來自大唐的銅錢。
初步估計,僅是邏些城裡找到的財富價值便超過了三百萬貫開元通寶。
這還不包括吐蕃國庫和小松讚的私庫。
飛艇將城中發掘出的財物運往松州和鄯州,編隊用了整整十天時間才把這些財物運完。
吳正義給弟子們傳訊,盡一切可能削弱吐蕃的底蘊。
於是乎,除了邏些的這些財富,李崇義等人還讓那些吐蕃貴族將吐蕃的戰馬、耕牛、犛牛以及可以召集到的人口全部打包,向大唐境內轉移。
飛艇編隊完成財物轉運之後,又接連攻擊了匹播、蘇毗、嚓瓦、日擇、桑吉、嘎達、彌桑等城,松州的駐軍進入嘎達、彌桑,將吐蕃最豐饒的南部地區納入大唐邊軍的控制範圍,使得大唐在高原上有了一個隨時可以從地面威脅吐蕃腹地的前沿基地。
段志玄和劉仁師主動請纓,帶兵駐守兩地,並訓練大唐的高原作戰部隊。
這場戰爭打下邏些城的時候就該結束了,但是吳正義的命令使得這場戰爭的規模看上去更近於滅國之戰,讓吐蕃喪失了從西南方向威脅大唐的可能。
儘管整個戰爭直接參戰的新軍和侯府衛隊加在一起才不過三千人,但是取得的戰果之大,直接讓大唐都震動起來。
四月初二的朝會上,李承乾、李泰和李恪兄弟三人向李世民和三省六部的大佬們做了此戰的詳細報告。
李承乾說明了一下戰爭的經過和對遠距離投放的小規模部隊戰術的想法。
“考慮到吐蕃的特殊地形和自然環境,此戰我們採用了全新的戰術,拋開傳統的作戰方式,以空中力量為主,採用跨越式戰術,捨棄不重要的目標,進行大縱深小規模的斬首式作戰。”
“此戰的過程並不複雜,主要的點在於空中力量與地面力量的配合及後勤排程。”
“經過兵部諸位大將討論,此戰法可用於向敵後輸送兵力,配合正面戰場作戰,但是不適於大規模應用。”
“我等的意見是認同諸位將領的想法,但是建議兵部組建一支可以快速遠距離投放的小規模部隊,用於對此戰術的進一步驗證。”
李靖等人聽得頻頻點頭。
從此次對吐蕃作戰,年輕一代的能力得到了他們的認可,而且李承乾等年輕人並沒有因為這次的勝利而目空一切,戰後與他們這些老將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和討論,這讓他們相當滿意。
李承乾等人表現出的能力和謙遜的品性受到了軍方一眾老將的認可。
李世民也很滿意他們的表現。
自家後輩小小年紀就能開疆拓土,以極小的代價獲得巨大的戰果,而且還能處理好與老將們的關係,讓他生出一種後繼有人的滿足感。
不過李承乾等人表現的越是優秀,有些人就越是緊張。
將近十年時間過去,舊士族雖然衰微,但是元氣還在,他們被吳正義壓制的不敢動彈。
可這不意味著他們就完全放棄了掙扎和反撲的機會,無時無刻不想著扳倒吳正義和整個瓊崖侯府。
但是李承乾這一批天然親近瓊崖侯府的人成長起來,直接增加了他們的壓力,讓他們扳倒吳正義的希望變得更加渺茫,對此,不少人很是憂慮。
原本他們是想著用老辦法,透過扶持儲君之外的皇子來影響皇帝,甚至是想透過扶植下一任皇帝來扭轉局勢。
但是吳正義一開始就沒有給過他們這個機會。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佑和李愔這五個年紀較大的皇子長期待在瓊崖,那些野心家完全沒有機會影響到幾人。
而貞觀元年之後出生的幾個皇子年紀又太小,且完全沒有能力和五個兄長競爭,就連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