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不是簡單的子嗣問題
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0章 不是簡單的子嗣問題,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百三十章
吳正義一開始不理解瓊崖百姓為什麼如此關心自己的子嗣問題,直到他給李綱去了一封電報才有了答案。
李綱在回電裡說,瓊崖百姓之所以會關心他的子嗣情況,主要原因就是他們擔心他一旦出現問題,瓊崖會出現不可預測的混亂。
這個道理其實與皇帝有沒有繼承人很相似。
吳正義表面上是與國同休的國侯,是大唐朝廷的臣子,但是誰都知道,他就是大唐南方的土皇帝。
瓊崖和南洋與朝廷的各項制度都不一樣。
百姓們清楚,吳正義在,朝廷就影響不到瓊崖和南洋的事物。
在瓊崖和南洋百姓心中,吳正義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實際統治者,更是他們心中的一種象徵和寄託,代表的就是瓊崖和南洋的百姓期望的生活與發展道路。
與其說百姓們關心吳正義的子嗣延續,不如說是百姓們希望自己心中的象徵和寄託能夠延續下去。
試問一下,除了吳正義的嫡子血脈,還有誰能擔得起這樣的重任?
吳正義的子嗣天然具有與他本身接近的角色屬性。
明白了這個道理,吳正義有些不太高興。
在李世民也發報詢問他的子嗣問題時,吳正義覺得自己有必要採取一些行動了。
自己吃過苦,他不願意自己的孩子也如此辛苦。
在他看來,未來的瓊崖和南洋,乃至整個大唐,應該有一套自己的運轉規則,而不是因為某個人的存在與否出現反覆。
思考了幾天,他行動了。
他用了兩個月時間寫了一本書,內容是把自己前世時學習的各種有關文化、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的理論做了梳理,中心思想只有一個:
告訴這個時代的人一個正常的國家是怎麼運作的。
這些內容在後世來說,只要上學的時候有好好學習,幾乎是人人都明白的東西。
不對,這樣說也有問題。
因為後世向全民普及這些東西的只有一個國家,在其他地方,這些知識都被上層精英壟斷了。
所以這個國家的人很不好忽悠,特別是那些年輕人,除非是能拿的出極具說服力的證據,或是真正的領域內專家拿出大家看的明白的資料和成果,不然人們根本就不相信所謂的權威。
吳正義需要大唐的百姓對社會的發展有一個清晰的認知,而不是把希望寄託在某些個體和事件的身上。
只有這樣,才能推動著大唐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而不會出現太多人亡政息的事情,打斷髮展之路。
吳正義知道這本書的威力,所以他把書寫出來之後,親自跑了一趟長安。
李世民和李淵看過這本書之後,心潮澎湃。
不是激動,而是恐懼。
這本書把一個王朝的裡裡外外分析的太透徹了,完全是把底褲扒掉展示在世人面前。
王朝上千年來營造出的神秘感和威嚴在這本書中被扒的乾乾淨淨,剩下的只有一張協作關係形成的大網。
而大網的中心是誰根本就不重要。
他們很難想象這樣一本書流傳出去會有怎樣的後果。
李世民陰著臉道:“表弟,你這是屠龍術,大唐遲早毀在你手裡!”
李淵盯著吳正義,心中滿是五味雜陳。
吳正義頂住壓力,平靜道:“這不是屠龍術,是一種讓大唐永遠保持活力的方法。”
“哼!照你的意思,你寫這種書還是為了李唐好了?”
李世民當了幾年皇帝,自以為已經到了不為外物影響的境界,哪知道每次見到吳正義都會破防。
如果他早知道吳正義會寫出這樣一本書,自己的那封電報是主要誘因,絕對會把那臺發報機給砸爛,來阻止自己嘴欠的愚蠢行為。
不過現在說什麼都晚了。
吳正義的書已經寫成,他很清楚沒辦法阻止,也不敢阻止。
他......需要吳正義給自己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
吳正義之所以來找舅舅和李世民,並不是和他們討論這本書該不該出版發行,而是來提醒他們做好心理準備而已。
他說道:“這本書的作用在於讓唐人擁有對社會的發展有明確認知。”
“我知道舅舅和表哥的擔心,不過你們卻是想多了,這本書對大唐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這本書雖然揭示了很多東西,但是也能讓百姓明白朝廷行為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