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銀行成立
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8章 銀行成立,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百四十八章
良種培育是個長期工程,吳正義能用幾年的時間將土豆和紅薯培育到現在這種程度已經相當的難得了。
不過他相信,最多再有十年時間,這兩種作物的單產會翻倍,加上農業技術的進步,大唐會徹底解決糧食問題,迎來人口的大爆發。
實際上,自武德六年之後,大唐的人口就在快速增長,尤其是瓊崖開始大量向內陸輸入糧食,世家倒臺、依託郵驛司的醫療體系建立等多種原因疊加,大唐的人口在這十幾年裡應該增加了接近百萬,比歷史同期要快的多。
不過這與吳正義的設想還差很多,導致他不得不提前打那些奴籍人口的主意。
至於說突厥和西域的那些人,雖說數量不少,但是並不適合大唐的發展需要——那些人可不識字,也不會種地,只適合搞畜牧業。
李世民當即決定和吳正義一起去嶺南看看這些高產作物的種植和收穫情況。
吳正義還有事情沒做完,懶得陪他折騰,就讓劉席陪他去馮盎那裡轉轉。
李世民離開,長安百姓和朝堂文武沒有絲毫覺得奇怪。
從貞觀七年四月,長安到瓊州的飛艇航班開通,走一趟嶺南不過是五六天的事情,皇帝沒少往南方跑,大家也就見怪不怪了。
不過這次皇帝出門的時間有點長,足足三個月都沒回來,中途還把太子、杜如晦、長孫無忌和戴胄也叫到了嶺南,吳正義莫名其妙的和房玄齡一起成了留守大臣。
被迫營業,吳正義很不高興,讓蹲在禮敬司的許敬宗幫自己代班。又搬出了李神通和李綱這兩尊老神仙往三省一放,然後便帶著孩子和幾個弟子也去了嶺南。
如今的嶺南早已今非昔比,雖然比起明代時的繁華還差上不少,但是也不比宋的時候差多少了。
由於吳正義和馮盎在嶺南大面積推廣新的作物、桑基魚塘、集約化養殖,現在的嶺南,只要是人口密度比較大的地方,都是一副欣欣向榮的模樣。
雞鴨鵝成群,牛羊豬滿圈,到處是沼氣池和小型的水利工程,對比北方的一些地區,可謂是富得流油。
各族百姓變得生活富足,鬧事的都很少了。
嶺南的變化給李世民的震動比瓊崖更大。
他見到瓊崖的面貌時,瓊崖就已經很發達了,嶺南不一樣。
他多次途經嶺南,在他的印象裡,除了馮家的老巢附近稱得上發展的不錯,其他地方仍然是毒瘴遍地、山民窮苦的地方。
短短四年時間,嶺南已經完全變成了他不認識的樣子。
所以他才決心在嶺南好好考察一番,尋找可以借鑑的經驗。
而李承乾被拉到嶺南,不是來跟著搞調研的,他的主要任務就是到處撒錢交朋友,各族山民的頭人幾乎都被他拉著喝過酒,據說還有幾個膽大豪爽的還和他拜了把子。
雖然吳正義有些看不上李世民的手段,但是也不得不承認,李承乾的這一番操作,立刻讓嶺南的很多山民歸心。
吳宣和吳憂兩個小傢伙對瓊崖侯府以外的地方都充滿著好奇。
一落地就讓護衛們帶著到處亂逛。
吳正義也沒去管他們,拉著李世民又聊起來。
這次他們聊的事情很重要,比廢除奴籍更重要,也更迫切——建立大唐自己的銀行。
說到底,要解決大唐當下面對的貨幣缺乏的問題,需要有一個強有力且很高效的體系來調節,而不是投入更多的貨幣。
以唐人對實物貨幣的近乎偏執的喜愛,投放再多的銅錢也無法趕得上銅錢沉積到地下的速度。
吳正義只能想辦法把那些沉積的貨幣儘可能的調動起來。
銀行就是最好的選擇,而且必須是直接跳過錢莊票號的階段才有效。
一句話,存錢給利息。
李世民聽到這個想法的時候,整個人都不好了。
“表弟呀,你家大業大,不在乎補貼一點錢財,可是朕要對大唐負責,可經不起折騰。”
吳正義笑了:“表哥,你是不是覺得我們收存款給利息是在賠錢?”
“不是嗎?”
“當然不是!”
吳正義說道:“吸收存款只是銀行的一項業務而已,我們還要開展貸放款、匯兌、債券發行等等業務,這些可都是掙錢的業務!”
“貸放款,那不就是放高利貸?”
李世民搖頭道:“大唐剛剛結束了佛門和道門的印子錢,不能自己再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