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展銷會與新標準
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6章 展銷會與新標準,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裡的娃也老是遲到,沒少被先生訓斥呢......”
百姓們關心的是所謂的展銷會商品到底能優惠多少,而那些工廠商家更關心的是工商司定下的商品生產標準到底是什麼。
商人的眼光總是要開闊一些。
工商司搞得這次活動在他們看來就是一次難得的開拓大唐市場的機會。
如果能拿到優秀商品的商標,無疑是得到了朝廷的認可,以後他們這些商人就不用再低人一等。
官府承認呀!
這可比賣產品賺錢更實惠的東西呀!
有錢都買不來的呀!
而且退一步講,就算拿不到優秀商品的商標,只要能進入展銷會,就相當於加入了工商司和市舶司的認證體系,說不定未來還有機會進入海貿的採購體系,可能讓那些沒有參與海貿能力的中小商家和工坊也有機會賺外匯呀......
最不濟,也可以增加自己的商品在大唐的銷售量,多賺錢是一定的事情。
商人和工廠主對於優秀商品的評選活動極其上心,動用各種渠道將自家的商品送到長安參與評選。
工商司設在長安城外的商品評選會場,很快迎來了上千家工廠和商行送來的參選樣品。
黃偉從瓊崖要來了相關產品的生產標準,和智庫的人商議修改之後便直接公佈了。
大唐的工商業處於野蠻生長時期,完全沒有什麼行業標準和生產標準。
結果就是大唐世面上的商品質量參差不齊,極大的損害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智庫很早就提出建立相關的行業標準和生產標準,用來規範工商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不過前些年限制於技術方面的問題,便一直沒有實行。
近年來,瓊崖的技術水平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瓊崖的產業標準建立起來,讓朝廷有了參考和技術支撐,工商司才能順勢推出這些標準。
標準化的好處很多,不僅可以規範生產,還方便朝廷的各項管理。
只是瓊崖訂立的標準相對來說比較高,工商司不得不適當的降低標準來試行。
不然以現在的工商業態,能拿到優秀商品商標的內陸廠家可沒幾個。
朝廷搞一套標準,總不可能主推瓊崖的產品吧?
不過就是降低之後的標準要求依然在第一輪評選中就把七成的參選樣品給刷下去了。
倒不是說這些商品有什麼質量問題,畢竟大唐的商人工匠還秉承著傳統的觀念,不會用劣質商品來砸自己的招牌。
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這些商品的形制實在是亂的可以。
出自同一家工坊的竹蓆,同樣的款式,竹蓆的篾條粗細、竹蓆的厚度都不一致,一看就知道不是出自同一個篾匠之手。
同一家鐵匠坊打造的鐵鍬,重量能差出半斤去。
同一個絲綢商家提供的綢緞色差能大到半瞎也可以看出來。
幾家木質品廠按照同一份圖紙生產的風力水車、耬車和脫粒機,公差大到完全看不出是同一個標準生產出來的東西,如果賣出去,售後就是一個非常麻煩的問題。
二十多家罐頭廠送來樣品更是讓人無語。
罐頭所用的外包裝不同、生產工藝不同、容量不同、同種罐頭的口味差別極大,有的甚至還用了鉛錫封口的老工藝,這些東西工商司可不敢賣給百姓吃。
同樣是一匹布,有的十二支,有的二十四支,還有的是十六支,關鍵是他們的紡紗工藝不同,導致同樣的棉布根本不像是同一種東西。
對於布匹這種大宗輕工業產品,這種情況帶來的麻煩太多了。
其實那些被刷下去的產品用來出口根本不叫事,但是放在想要統一標準的大唐市場就行不通了,特別是食品類的產品。
吳正義可是明確說過,一等二等品給自己人,三等品才是海貿的主力。
工商司撓頭不已。
黃偉沒辦法,只好督促那些信譽良好的廠家和商號先規範生產,再來參加評選。
折騰了兩個月,第一批獲得優秀商品的商家和商行產生,只有區區的二十家。
動作比較快的商家回去之後連忙按照新的標準調整生產,總算是在展銷會開始之前,拿出來讓工商司看的過眼的產品。
黃偉又聯絡了數十家瓊崖的工廠,總算是湊齊了開辦展銷會的商家數量。
五月中,北方的夏收結束,展銷會正式開始。
第一輪的展銷會自然要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