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採訪
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0章 採訪,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認知體系構成的牢房之中。”
“二是容易走入另一個極端,那就是無意識下懷疑任何的東西,總以為任何呈現出來的表徵都有惡意的、不可見人的動機,本侯稱這種行為是‘陰謀論’,就像一些人發現本侯的書中描述的東西可以解釋現在的社會狀態,便以為導致這一切的就是本侯,完全忽略了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的相互影響,更不回去考慮二者的博弈會引起的其他變化。”
“本侯可以問心無愧的說,本侯並沒有操縱大唐的發展,希望大家可以辯證的去看待問題,不要人云亦云。”
“大唐能有現在的發展,不是本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太上皇、皇帝和千千萬萬的人付出了心血來澆灌我們腳下的熱土,任何人都不能抹殺他們的功勞。”
記者:“吳侯,您的解釋有些學術,怕是很多讀者都無法理解。”
吳正義:“沒什麼不好理解,理解本侯的永遠理解,惡意揣測的人會繼續他們的惡意。”
“本侯還有兩部書沒有發表,等書出版之後,大家可以看看,不敢保證人人理解,但是也很有益,對於年輕人來說算是一個在資訊海洋中吸收與辨別正確資訊的小法寶吧。”
記者:“不知吳侯可否透露一下新書的內容?吳侯已經很久沒有發表過作品了,想必讀者都很期待。”
吳正義:“一本是《辯證認知》,一本是《烏合之眾》。”
“《辯證認知》主要是講該如何辯證的看待事物,不被錯誤的認知誤導。《烏合之眾》講的是群體對於事件的認知方式和思想行為之間的衝突,算是本侯對早年間一些看法的總結再版。”
“具體的內容等到出版之後大家自然可以看到,本侯就不給自己的新書打廣告了。還是說說《王朝的秘密》這本書的事情。”
記者:“哦?吳侯好像很少談論書中的內容呀!”
吳正義:“不是說書裡的內容,而是說說為什麼這本書會引起現在的諸多討論。”
記者:“吳侯是要說說創作背後的故事嗎?”
吳正義:“算是吧。”
記者:“太好了,很多人都好奇這本書的創作背景。”
吳正義:“這本書的創作背景很簡單,就是寫出來給皇帝看的,順便讓人們對未來可能會出現的事情做好心理準備。”
“不過書出版之後,本侯才發現出版的太早了,據本侯所知,當時能真正理解書中內容的人加在一起都不超過一百個。”
記者:“是因為太超前了嗎?”
吳正義:“不是超前不超前的問題,是閱讀門檻有些高了。”
“站在當時來看,書裡的內容是對整個社會的發展總結,想要理解書裡的內容必須要有一個廣闊的全域性眼光,因為只有站的高才能從全域性的角度去分析書裡的一些概念。”
“不幸的是,當時擁有全域性眼光的人只有皇帝和朝堂上對於大唐足夠了解的少數官員。”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本侯的書當時銷售出去了大概六萬冊,購買的人大多是儒家學子,國子監中,曲阜縣公見到絕大多數的學子只是淺讀之後便束之高閣了,主動提出問題的人只有廖廖兩三人。”
“而這兩三人現在都是朝中的肱骨,可見要讀懂這本書需要多高的門檻。”
記者:“那為何吳侯還要在瓊崖和藍田把這本書變成了學生的必修課?吳侯是認為那些學生擁有全域性的眼光嗎?”
吳正義:“十幾歲的學生怎麼可能有全域性的眼光?”
“之所以把這本書作為必修課,是因為本侯認為讓學生提前接觸這些內容,可以方便他們在步入工作崗位之後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進行理解,算是豐富他們的學識,也讓他們能先人一步。”
記者:“吳侯對瓊崖學派的弟子還真是偏愛。”
吳正義:“這話本侯不贊同。天下的莘莘學子在本侯眼中都是一樣的。”
“本侯並沒有阻止其他學派的人教授相關的內容,僅是從本侯這裡拿到授權的書院就有國子監、太學、范陽書院等三十二家,還有朝廷也會在官員與僱員培訓時進行相關的知識延伸,至於說他們學的如何就不是本侯能管的了。”
“還是那句話,瓊崖學派開放包容,不會拒絕其他學派的學識,也不會敝帚自珍,我們歡迎所有人。”
記者:“吳侯,本報收到了一些讀者來信,編輯部挑選了幾個讀者最想知道的問題,不知吳侯方便回答嗎?”
吳正義:“沒問題,只要在本侯的理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