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他沒有來,但是他無處不在
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1章 他沒有來,但是他無處不在,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百四十一章
長安城,起了秋風。
太上皇與皇帝皇后回到了長安。
那些退休的老臣子依舊留在瓊州度假。
離開長安近十年的時間,李淵再次踏上這片土地,心中感慨良多。
老人家老了,他想回到這片與自己有著特殊感情的土地。
離開瓊崖行宮時,他便告訴吳正義,人老了,折騰不起了。
這次回了長安便不再回瓊崖了。
吳正義與舅舅相處多年,自是捨不得。
但太上皇也是皇帝,皇帝有自己的歸處,無論如何,都要回到長安這個大唐的心臟,只有在這裡,皇帝才能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李承乾需要李淵推他一把,吳正義不能強求舅舅駐留瓊州。
不過吳正義並沒有一起回長安,他在李承乾繼位之前,不露面比較好。
送走舅舅,吳正義恢復了正常的生活,居家好男人要繼續陪著家人。
吳閔在長安,接管了《貞觀報》和《千秋報》的管理。
二十多年了,吳正義終於找到了一個最合適的人來引導唐人的眼界和想法。
吳閔做的很好,一出手就是大招。
解決玄武門之變的遺留問題。
金秋時節,報紙上出現了她親自起草的文章,宣告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歸來。
名為《皇家溫情之議》的文章中,太上皇父子四人為了大唐更好的發展,為天下人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他們犧牲了家庭,用破裂的親情,給大唐上下演了一場戲。
李世民甘願揹負殺兄囚父的千古罵名,李建成和李元吉甘願隱姓埋名,與自己的兄弟一起為大唐的變革創造出重要的條件。
瓊崖侯府出面,與李世民一起打破了束縛大唐的枷鎖,把大唐帶上了一條狂飆突進之路。
文章中沒有反派,沒有正派,有的只是一種心懷天下的豪情。
現在,他們的任務完成了,他們要再次走進陽光之下,與所有的唐人共同沐浴大唐的榮耀。
文章寫的很煽情,但是沒有人會對文筆的細膩感興趣,人們只知道死了二十多年的人又活了過來,這很不科學,很嚇人。
百姓們茶餘飯後多了一些談資,但是對於殘餘計程車族勢力來講,這篇文章就是把腳踩在他們的臉上反覆摩擦。
一直以來,李世民都有著一個致命的汙點。
那就是得位不正。
士族門閥和一些大儒之所以還能在保持著一些影響力便是因為他們可以站在道德高地上指點江山。
隨著文章的發表,李世民唯一的汙點也要洗掉了。
他們不再有任何攻擊李世民的藉口。
李世民自然是知道這些人的想法,不過他只需要心裡偷笑就好,不需要出面再解釋什麼。
因為當李建成和李元吉出現在自己的宅邸前拉開門頭匾額上的紅布時,所有的質疑和惶恐都消失了。
他們真的沒死,他們真的回來了。
緊接著,李世民釋出詔書,恢復李建成和李元吉兩家人的所有名譽和待遇。
李元吉封秦王。
李建成封唐王。
秦王與唐王這兩個王爵將在二人的後人中一直傳承,以此來補償兩家為大唐的付出。
從這天起,兄弟三人經常一起出去打獵、喝酒、看比賽。
兄友弟恭,概莫如是。
十二月初,各地的代表陸續趕到長安,參加貞觀朝的最後一次大朝會和新皇的登基大典。
貞觀二十四年的年底大朝會破例放到了臘月十八提前舉行。
時隔二十五年,李建成與李元吉又一次出現在了大唐的朝堂上。
李世民很高興。
大手一揮,給所有官員加了兩個月的俸祿。
朝會上很祥和。
不同的是,往年龐大的使節團只剩下吐谷渾、西突厥、倭國三家,西域殘餘的七個小國連一個像樣的使節團都湊不齊了,只有七個常駐鴻臚寺的聯絡代表出席朝會。
大朝會的流程沒有變,氣氛卻是變了。
房玄齡、劉席和韋挺三人一改往年的資料口播,拿出厚厚的稿子為皇帝歌功頌德。
整整兩個小時,三人把皇帝誇上了天。
代表瓊崖侯府前來參加朝會的吳憂和吳宣姐弟憋笑了整整兩個小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