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心有紅塵氣
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3章 心有紅塵氣,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百四十三章
吳正義於大唐來說,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存在。
論年紀,他在朝堂上都排不上號,僅僅是比李承乾大三歲而已,勉強算得上是青年。
可是論資歷,他是正經八百的三朝元老,大唐的一統天下、武德年的打基礎、貞觀朝的翻天覆地、天元朝的開啟,大唐自建立起,幾乎所有的大事件都有他的身影。
論功績,吳正義文能開宗立派,盤活大唐的經濟,大唐的工業、商業、農業和外貿,還有大唐的教育發展等等,幾乎都是他一手推動。
他武能統兵作戰,武德朝橫掃南洋,為大唐定安南、嶺南,開拓海疆數千裡,貞觀朝中,建新軍,徵突厥,收西域,滅高句麗,吞併百濟、新羅,跨海打到了倭國本島,將大唐的版圖幾乎擴大了兩倍。
滿朝的年輕文武官員幾乎都是他瓊崖學派的徒子徒孫,連皇帝都是他的親傳弟子。
文治武功之盛古往今來能有人和他比嗎?
一個人能做到他這個份上,人們已經找不出一個合適的詞來定義他的地位。
李世民在位的時候,因為是平輩,給他一個與國同休的侯爵,再給他的家人一些封賞也就可以了,吳正義不說什麼,其他人更不會說什麼。
可是新皇帝登基,身為弟子晚輩,他必須給自己的老師和表叔找到一個合適的定位,來肯定吳正義的功績。
這不僅僅是因為李承乾是晚輩,還因為大唐擁有太多的瓊崖學派的學子。
雖然這些學子偶爾也會罵罵自己的這位祖師爺,但是吳正義在他們心中的地位無人可以動搖。
不給出一個合適的定位,不說大唐的百萬學子會怎麼想,就是瓊崖那兩百六十萬的人口和朝堂上的年輕官員也過不去這關。
所以李承乾和朝廷必須有所表示才行。
這可苦了禮部的一群老學究。
李淵和萬太后的事情就已經讓他們身心俱疲,吳正義的事情更麻煩,李孝恭向李承乾抱怨,要是再讓他逼著老學究們改禮典,他就立刻撂挑子請辭。
王叔要罷工,李承乾不好逼迫。
想要親自問問吳正義的意見,卻是不知道怎麼開口。
他問了問吳閔的意見。
吳閔表示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侍從室主任狄仁傑給皇帝出了一個主意。
既然沒有現成的頭銜給瓊崖侯,那就自己造個新的,只要能突出瓊崖侯的地位就可以。
於是李承乾就和師兄弟們開了個會,幾人頭腦風暴一番,給師父dIY了一個頭銜:
大唐聖者
吳正義的弟子們一致認為,他距離立地成聖就差一個牌位了,不如現在就做好準備。
這個稱號不在功勳體系之內,又在所有已有稱號之上,配吳正義正合適。
吳正義得知朝廷竟然給了自己這麼一箇中二氣息滿滿的稱號,何止是無語,簡直是要忍不住罵街了。
這特孃的不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嗎?
真當那些儒釋道三家的大佬不存在?
果然,朝廷公佈吳正義的敕封旨意公佈的第二天,玄奘大師就找上門了。
吳正義揉著眉心對玄奘道:“大師,這事兒和本侯沒關係,本侯沒有那麼自戀,都是一幫中二青年自己想當然罷了。”
玄奘微笑:“吳侯,貧僧此來並非因為其他事情,而是想問問吳侯,貧僧翻譯的那些佛經何時能夠出版?”
他在貞觀九年便從天竺回來了,而且這些年又去了好幾次,把天竺大部分能找到的佛經都帶回來了。
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把這些翻譯整理出來的經書出版發行。
吳正義當年拍著胸脯答應了幫忙出版,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瓊崖侯府除了吳閔會經常去譯館,瓊崖侯府的人從來不主動登門。
玄奘已經有些等不及了。
吳正義打個哈哈:“我就說嘛,像大師這等超凡脫俗之人,怎麼會和那些嫉妒本侯之人同流合汙呢?”
鬧了個烏龍,他有些尷尬,不過玄奘大師親自上門,出版的事情自然是不能再拖了。
說實話,吳正義對外來的文化向來保持著警惕。
佛門傳入中土數百年,正好趕上了亂局,那些個割據勢力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才選擇了佛門。
但是大唐不需要和任何教派合作。
所以他忽悠著玄奘帶著瓊崖的探子和勘探隊伍把天竺的情況摸清楚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