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表叔,出門,數錢了
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1章 表叔,出門,數錢了,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臣明白了。”
關於馬周突然成為尚書右僕射這件事,外界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馬周長期擔任《貞觀報》主編,經常往三省六部跑,人頭熟,又瞭解朝廷的運作方式,在瓊崖政績斐然,還與皇帝做了幾年同事,瞭解皇帝的脾氣,似乎除了他,朝堂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了。
太上皇在位期間就多次挖過馬周,只不過吳正義不放人,太上皇也沒辦法。
皇帝發出調令,瓊崖侯府立馬放人,可見馬周就是吳正義為皇帝準備的人才。
馬週上任,也不客氣,立即燒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針對朝廷各部閣長官,要求給他們配置秘書。
這些秘書人選有大半來自瓊崖,幾乎都是皇帝在瓊崖求學時的同學、朋友,還有一些是皇帝做太子時,在各地交往的朋友。
各部閣大佬對於這些人並不歡迎,因為他們的身份來到自己身邊,看起來更像是皇帝派來的眼線。
不過他們誤會皇帝和馬周了。
馬周安排這些人,只是為了讓各部閣適應皇帝的思維方式,提高各部閣與皇帝溝通的效率,而不是現在皇帝要了解各部動向還要浪費精力去自己總結。
皇帝和臣子之間的代溝可不是一般的大……
第二把火是建議朝廷將地方府庫納入民部直接管轄,取消地方府衙的私庫,以方便朝廷可以順利協調大唐的資源。
這一條遭到了地方府衙的直接拒絕,因為這相當於朝廷直接剝奪了地方府衙的財權。地方官員就算是再好說話,也沒有辦法接受。
畢竟地方治理也需要花錢的,如果每一筆開支都需要向朝廷申請,那得多耽誤事?
只是馬周隨後便提出讓地方府衙做開支預算,朝廷會在稽核之後給於批覆。
這下,地方府衙就開始耍各種花活兒了。
李承乾看著各地呈上來的預算表,臉黑的都能滴出水來。
預算表內容亂七八糟,一些地方官員甚至連公共開支的概念都弄不清楚!
還有一些人在預算表上做手腳,報上來的資料看似沒什麼問題,但是稍微一查就知道這些預算中有近一半是用來平賬的!
李承乾又不是不懂預算和地方財務管理,他不生氣才怪。
不過他沒有任何反應,只是讓民部簡單核算就給了批覆。
馬周的第三把火燒在了金融業上。
他提出由民部和大唐銀行牽頭,成立單獨的債券交易所,大唐皇家銀行只負責債券的代銷業務,不再接受單筆交易超過十貫的債券兌付業務。
從天元三年開始,大唐境內的所有債券交易都要在交易所進行,以方便朝廷對流通債券的管理。
馬周給出的理由很充足。
一是大唐市面上目前流通的債券總量即將接近國庫的歲入,已經接近債券本身的兌付紅線,如此大量的債券流通面臨著很大的風險,集中管理有助於抵抗風險,保證債券的價值和有序流通。
二是債券的私下交易很不安全,近年來各地出現了大量基於債券交易的犯罪案件,涉案金額巨大,給債券的流通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規範交易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交易風險。
理由很充足,其他人也沒話說。
大唐三大銀行和民部抽出一批人員,很快就在長安、洛陽、杭州、泉州、瓊州、幽州、濟州和大宛榷場建立了八家交易所。
大唐皇家銀行將所有大額債券的購買者名單交給交易所。
十月,大唐持有超過一百貫債券的持有人都接到了通知,讓他們到各地交易所開戶。
年底,瓊崖侯府旗下各產業所持債券在八家交易所掛牌交易,交易量為三百七十萬貫。
這些債券一掛牌,便被大商人一掃而空。
李承乾給吳正義發電:
表叔,出門,數錢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