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9章 方陣入場,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百二十九章

李象在頭車上站立。手扶著護欄,神情亢奮的向兩旁的觀禮人群揮手致意。

觀禮人群紛紛起身,向皇帝行禮。

很快,車隊就來到了待閱部隊前。

“將士們辛苦了!”李象大聲向軍士們問候。

“守護疆土,我輩之責!”

軍士們齊齊回道。

“將士們辛苦了!”

“為大唐服務!”

“將士們辛苦了!”

“保家衛國,死而後已!”

.......

整齊的軍容,讓人聞之熱血沸騰。

很快,李象檢閱過待閱方陣,乘車返回。

待他來到朱雀門前,王方翼向皇帝敬禮:“報告陛下,閱兵準備完畢,請指示!”

李象拿出一面軍旗,向前揮動:“閱兵式開始!”

“是!”

王方翼得令,下車來到設定好的麥克風前朗聲道:“受皇帝陛下令,大唐立國七十週年閱兵式開始!”

“標兵入場!”

“奏樂!”

雄渾的軍樂在朱雀廣場上響起,一隊標兵入場。

標兵列隊,在前方隊長的帶領下移步向前,很快就像是一顆顆釘子一樣,用自己精準的腳步將整裝標線標記出來。

皇帝乘車檢閱待閱部隊的時候,離得近的人就發現,受閱官兵的軍裝與之前的軍裝不一樣了。

之前的軍裝還是早期的風格,來自侯府衛隊護衛的軍裝款式。

一身黑灰,上身是麻與棉混紡的上衣,胸前是口袋,側面胸掛子彈帶,下身長褲、武裝帶,腰間是刺刀掛鉤和手榴彈袋。

士兵平時戴寬沿木髓盔,戰時在木髓盔上套上一層一點五毫米厚冷軋鋼防護套,抵擋拋射的弓箭攻擊。

整體看起來,唐軍像是後世南方民兵的,而不是正規軍。

不過沒辦法,這種軍裝是差點意思,但受限於紡織技術,這種軍裝一用就是小四十年。

最近幾年,瓊崖科研所在紡織技術上有了很大的突破,而且分割槽印染和漂染的技術逐漸成熟,給軍裝的大規模升級提供了條件。

新的軍裝做了很大程度上的修改。

單一的軍裝形成了作訓服、常服和禮服體系。

作訓服是後世及其受歡迎的“民工迷彩”,三軍的迷彩有些差別,基本是根據當地的環境做出調整,北方林區和草原使用最簡單的虎斑迷彩,南方地區使用迷彩色塊更小的林地迷彩和四色迷彩,西部地區使用簡單的沙漠迷彩。

頭盔換成了與作訓服配套的衝壓鋼盔。

這些迷彩服使用的還是紐扣,沒有使用成本很高的拉鍊,看著相當的土。

當然,這是在吳正義和吳閔眼中顯得很土,但是在唐人眼中,能起到隱蔽作用且使用方便、結實耐磨的軍裝就是頂好的東西。

常服是經典的軍綠色,上衣小開領,單排大銅釦,左胸是士兵的個人資訊,右胸前是服役資訊編碼。

下身是軍綠長筒褲,兩側壓邊紅線,非常的筆挺。

武裝帶從原來的穿孔帶換成了更加方便拆卸的扣帶,武裝帶通用各個軍種和各級軍官。

禮服是在常服基礎上增加了胸前綬帶和勳章位,軍帽與常服軍帽都是經典的大簷帽,帽子正前中間是一個大大的虎頭軍徽。

士兵的軍鞋分為三種,作戰訓練使用帆布膠鞋,常服配短筒皮靴,禮服配長筒皮靴。

別小看軍鞋看著又老又土,卻是軍中技術含量僅次於武器和通訊裝置的裝備。

為了研製出適合大批次生產裝備的制式鞋子,瓊崖科研所可是用了整整十五年的時間。

後世華夏的製鞋廠動不動就能生產出十億計的鞋子,很多人就以為製鞋沒什麼技術含量,殊不知,沒有相關的化工、機械和紡織等相關前置產業的完善,根本就不可能生產出那麼多質優價廉的鞋子。

軍鞋看起來傻大黑粗,可生產的難度在某種程度上還在槍械生產之上。

君不見,一直到二戰之後,很多國家還沒有能力給軍隊提供自產的制式軍鞋,原因就在於沒有相關的產業做支撐。

標兵穿著的就是新式禮服。

一眼望去,板正、大氣,自帶威嚴壓迫感。

軍樂響起,受閱方陣出發。

軍樂團演奏的是魔改班的運動員進行曲和保衛黃河組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星空武皇

雨晴魚

末世掠奪商人

花與劍

回到清朝當皇后

二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