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7章 瘋狂的泉蓋蘇文,李二:我表弟過於給力,樓頂望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百一十七章

大唐與高句麗的戰爭開啟,其他國家是什麼反應?

答案是沒有任何反應。

生意照做,日子照過。

......主要是大唐周邊實力強一些的國家都沒了。

剩下的只有高句麗、百濟、新羅、西突厥、吐谷渾和西域的幾個小國。

新羅現任女王金德曼是大唐皇帝的乾妹妹,新羅大公主金盛曼嫁給了大唐漢王李元昌,這十幾年來,大唐和高句麗在人員、文化和經濟方面交流平凡,大唐還在新羅駐紮了一支艦隊,幫助新羅阻擋高句麗和倭國的海上威脅。

大唐對新羅十幾年的滲透成果斐然,兩國好的像是穿一條褲子。

大唐對於高句麗又呈碾壓之勢,新羅人是瘋了才會摻和到戰爭之中。

安心過日子不香嗎?

百濟則是因為多年來受到大唐的經濟滲透,國內的產業被衝擊的七零八落,連基本的糧食都要從大唐大量輸入,更有超過十萬的百姓在大唐資本控制的海貿、礦產、養殖等產業中工作。

如果此時他們倒向高句麗,不說兩國之間的那些愛恨情仇,僅僅是大唐停止對百濟的糧食輸入,把僱傭的百濟人裁員,百濟立刻就會亂起來。

百濟人不傻,泉蓋蘇文能看到的東西他們也看到了。

但是看到了又怎麼樣?

苟著也許還能苟延殘喘,幫助高句麗可能立刻就會有滅國之憂!

況且百濟上層有自己的退路,實在不行還能退到倭國去,沒必要和大唐玩命。

所以泉蓋蘇文的結盟提議遭到百濟的拒絕便不奇怪了。

西突厥倒是和大唐的關係很差,是個高句麗可以拉攏的外援。

不過這個外援自從被吳正義打趴下之後,實力大損,退出西域想要向西繼續遷移,半路上正面碰到了東擴的大食。

如果這些年沒有大唐時不時的給他們輸血,估計早就被大食人給滅掉了,哪裡有心思和能力去幫一個幾千裡之外的國家?

西域那些小國就更靠不住了。

大唐絲路道壓在他們頭上,任何一絲小動作都可能引來滅國之禍,哪裡敢對大唐呲牙。

至於說名義上還存在的吐谷渾更慘。

天柱王和伏允的內戰在大唐一視同仁的支援下已經打了好些年,雙方早已精疲力竭。

高原道和絲路道建立之後,吐谷渾就成了一個國中之國,天柱王和伏允都明白,大唐之所以沒有立刻滅掉自己,就是因為吐谷渾還在內亂,為了免於滅國之禍,他們只能咬著牙繼續互毆。

但是大唐之所以忍受吐谷渾這塊疥癬之疾的存在,並不是想繼續消耗其國力,純粹是因為吐谷渾沒什麼油水,而且蕭皇后希望大唐能給伏允的夫人光化公主一個體面的結局,大唐這才沒有吃掉吐谷渾。

吳正義一力推行的對外態度讓大唐基本上沒有什麼朋友,但是也把高句麗所有的潛在盟友都給消滅了。

當然,海上的倭國也算是一個不小的威脅,但是高句麗與倭國沒有合作的基礎,可能除了吳正義之外,大唐上下都沒有將它放在心上。

總之,高句麗面對大唐只能孤軍奮戰。

而大唐這邊在完成對高句麗沿海城市的襲擊之後,再次沉寂下來,一門心思的搞移民和種田。

高句麗暫時還能緩一口氣。

泉蓋蘇文卻是在體會到了被全世界拋棄之後的絕望,變得更加瘋狂。

高句麗控制區內的所有十五歲到五十歲的男子全都被動員了起來。

多達七十萬的青壯只是領到了簡單的武器,匆匆訓練了兩個月的時間便被送到了鴨綠水以西的幾個城池。

高句麗軍的大規模調動引起李世民和朝堂的關注,下令前線做好戰鬥準備。

移民計劃的速度放緩,十幾萬高句麗農戶被轉運到佔領區的農場,接替當地的部分二三線部隊完成農作物的收穫,抽調出來的兵力進入了前線,準備應對敵人的瘋狂反撲。

吳正義也緊張了一下,跑到了梁城前線去盯著。

只是讓大唐所有人沒想到的是,等了兩個月的時間,高句麗人都沒有發動大規模的進攻,連小規模的戰鬥都很少爆發。

吳正義鬱悶了,讓人去調查泉蓋蘇文在做什麼。

結果是泉蓋蘇文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竟然將高句麗王族屠戮一空,自己在準備稱帝的事宜。

吳正義只覺得天雷滾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星空武皇

雨晴魚

末世掠奪商人

花與劍

回到清朝當皇后

二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