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大河東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頁,歡迎來到七十年代[系統],大河東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著她這樣,黎佳真的下定決心,等周紅軍回來開誠公佈的講一次,要是不成就試著放開,回程遙遙無期,再拖下去,她就真成老姑娘了。許曉看著黎佳的身影,摸了摸肚子,黎姐看上去又滄桑了,鄉下的日子對於知青來說就是煎熬,怎麼能不憔悴呢?她知道自己不是幹農活的料,幾個月時間就能讓她認清事實,家裡爸媽被下放到了農場,大哥在軍部,可是沒有什麼權利,二哥跟她一樣都是知青,只是一個南一個北,她只能靠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遇到一位喜歡自己,自己也有好感的人多難得?觀察一段時間就果斷嫁了,現在看來,她的選擇沒有錯。年二十八,大隊那裡敲響了鑼鼓,大家紛紛集合,這聲音就顯示的他們要分魚了。糧食錢什麼的已經分了,分了才好過年,那時候陳建軍還沒有回來,糧食算著夠用,錢就不多了,他們一家六口人,正經掙工分的就陳老三、劉田芳,陳建軍做了大半年,許曉則是下半年算入的,加起來也算是一個人,總共分得了二十多塊錢。這時候,一分錢就能買到一盒火柴,大米一毛多一斤,聽起來不少了,但是肉就七毛多,全部才能買三四十斤肉,工業品更貴,比如說一雙皮鞋就要四五塊,一口鐵鍋比一年的收入還要高,這個錢又能買什麼?陳建軍一個月工資就比一年的錢還多,也就怪不得那麼多人在這個時候想要進城當工人了,比起來,工人的待遇實在太好了,他們辛辛苦苦種田那麼久,得到的錢也就跟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差不多。城鄉差距大,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人想著各種門路進城,從城裡來的知青也會用盡各種辦法回去。陳建強拿著家裡的木桶和盆,老早就守在河邊了,興致勃勃的看著大人的行動。跟他一樣的,還有其他的半大小子。他們這裡有東江河流過,也有一段平緩的河段,每年過年前都會用大大地漁網網上幾次,然後按照這一年的工分貢獻分下去。那漁網雖然破爛,被補了又補,但還是能用的。陳建軍現在是光榮的一名拉網人員。畢竟他個子夠高,會水,力氣大,他已經連續三年了,到時候作為出力的人,可以多分一點小魚小蝦。他們村裡還有三口魚塘,那才是重頭戲,河裡的收穫那是玄乎的,有幾年網到的魚還不到二十,魚塘的就不一樣了。今年運氣不錯,陳大伯在上面指揮,他前幾天就在這一片撒草料吸引魚過來,看樣子引了不少。陳建軍站的方位不錯,他眼疾手快的,一邊收網一邊還往農場裡面的小魚塘偷渡了幾條。在水下,只要摸到了,那魚就逃脫不了他的掌心。在邊上的竹排,圍著五個大大的魚簍,等到收網,陳大伯在上面喊一二三收的時候,看到那翻白的魚肚子,河岸邊上一片歡呼:“哇!好多魚啊!”“今年收穫可以啊。”“年年有餘啊!”漁網縫隙很大,能夠留下的都不小,五個大魚簍不夠用,陳大伯另外叫人拿來了兩個備用的才裝下,然後他們轉戰魚塘,然後村支書領著會計在旁邊計數,等到把那三口魚塘的魚數量加上,再按照工分分下去。一口魚塘先放水,差不多了就下去抓魚,大的都抓走了之後,剩下些小的就各憑本事,水抓到就是誰的,陳建強和陳向娟早就等著了。這可是難得的樂趣。他們一家六口,分得了三條兩斤多重的魚,一條鯉魚,一條草魚,一條蒼魚,另外半斤左右的福壽魚五條。陳建強和陳向娟小半天的勞動成果有一斤多的蝦,三條半斤左右的鱔魚,一條一斤多重的鯰魚,只有手指長的雜魚五斤,蚌半桶。稱得上是滿載而歸。二女兒在城裡,要魚只能買,在年節下,好魚也不是那麼容易遇到的,她就讓陳建軍把草魚、一籃子蚌、兩斤雜魚拿去給她,趁著還活著,快去快回。其餘的還活著的先養著,看著懨懨的就殺了醃上,等死了就不新鮮了。陳建民也不得空,柳蘭孃家是在山裡面,沒有魚,他要送條過去。這時候,整個村子都因為分到的魚歡聲笑語,年味更濃了。 他們這裡是在大陸的南端, 基本上是見不到雪的,上一次下雪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就算是下雪,也是細細小小的, 跟北方那種沒法比, 溫度也不會太低,最冷也是控制在零下十度之上,但是,南方的溼冷跟北方的乾冷那是完全不一樣的,許曉剛來這裡度過的第一個冬天, 印象就是溼入骨髓的冷,把最厚衣服穿上依舊無孔不入。現在, 還有兩天就過年了,下起了小雨, 天氣溼冷溼冷的,好像骨頭縫裡都是冷的讓人受不了。陳建軍不怕冷, 這個身體素質真的沒得說, 可是看劉田芳和她們那個樣子, 他特意騎著腳踏車出去了一趟,轉了一圈, 從供銷社裡面買了四個熱水袋。一個給劉田芳, 一個給許曉, 再給陳向娟一個, 柳蘭一個剛好。晚上有來了熱水袋, 入睡前起碼能夠把手腳給捂暖。年二十九,天氣完全放晴了,似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